庚子年的第一场雪刚刚降落我们家园之际,正值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华大地肆虐之时,它悄无声息地从武汉迅速蔓延,一步紧跟一步地打乱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专家们一再告诫,不要走亲访友,更不要到处乱跑。种种迹象表明,待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初一下午,岳母专门打来电话,叮嘱我们不要去拜年了,“在家呆着,好好看孩子!”这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有些病毒防不胜防。初二,我家宝宝就病倒了,发烧三十八度四,用尽了各种物理疗法,到了下午还三十八度二。高烧不退,只好去医院。正值新型冠状病毒高危期,大夫建议吃药看看再说,只要退烧,就不必打针;最好不要待在医院里。开了两种药,让回家服用,我们只好拿药回了家。
满以为孩子睡一觉就会好了。谁知到了下半夜,体温一下到了三十九度一。赶紧再喂药,加大剂量,不管他怎样哭闹,一气都灌了进去。谁知尚未来得及擦干嘴巴,他一阵胃翻,一股脑地呼呼都吐了出来。怎么办?看他红红的小嘴明显干裂,只能让奶瓶发挥最大作用了,重点还是退烧药,细细研碎,加水稀释,勉强喂下了一点。初三一天,孩子体温都在三十八度以上,奶瓶喂药也不灵了。此时疫情正在升级,乡镇已经封路。本来我们都是信奉医嘱的,毕竟医院人多气杂,极易感染,能吃药降温就不挂吊瓶。可是忍到下午,孩子的体温又升了上去,我们当即决定去医院打针。尽管已是下午五点,我们还是通知了住在医院附近的岳父母,先去儿科挂个专家号。
往日这个点,最为拥堵的杏坛路,我们一路畅通。不过,进了二楼的儿科才发现,来看病的小朋友还是那么多,哭声喊声闹声不绝于耳,前来陪护的家长一律戴着口罩,心照不宣地抱着或牵着自家孩子在各个窗口奔走,最后都被引进了东头那两大间输液室。我们排在了B区531号。当我们抱着扎针的孩子,挤过人群,挂好吊瓶,岳母心疼地抱怨:“你俩也太粗心了,孩子烧成这样还不来打针,万一烧成肺炎,后悔都来不及……”
晚上九点,我们一路到家。一进门,岳父就再三叮嘱:“抓紧洗手,消毒,以后想抱孩子,得先洗手,出门戴口罩。”当天夜里,孩子就退烧了,难得睡了个安稳觉。
患病毒性流感至少得打三天针,何况“小病猫”还没恢复。第二天去打针的时候,我们被排在了A区,看到里面人太多,我提出还是到B区打针吧,医务人员则告知B区是发烧的重症区,愿意去也可以调,我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回家的路上,隐约听说本地也有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本以为初六再打一天就完全好了,谁曾想一大早醒来,发现孩子的脸上、脖子起了一层红点子。我们都吓了一大跳,难道是出疹子?一时也想不出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于是赶紧载他直奔医院。咨询了专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妈妈昨天吃了点虾,而他正值过敏期。医生又给开了药,回到家,给他涂抹一番,顿时变成了小花脸。我们都累了,不久便都睡了。
我一觉醒来,太阳已穿过云层射在窗台上。看着孩子正躺在妈妈怀里安然睡着,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知道他正在恢复,向着属于他的生龙活虎的样子走去。
初七,我们都相安无事,但听说附近又新增了新型肺炎确诊病例,不由地心里一紧,此时我们小区只留了一个门,不戴口罩不许出入。
殊不知,就在我们一家与流感作斗争的几日里,截止初八,全国确诊新型肺炎已达11822例……各条战线上的战士都在奋斗着,与疫情战斗……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人类生活是美好的,但危险无处不在,病毒无孔不入,惟愿彼此珍重,家国平安,十五过后,生活如常。
新闻推荐
2020年2月4日0-24时,宁夏全区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6例。截至2月4日24时,宁夏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例,其中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