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防护服,戴着两层口罩、两层手套,一个晚班下来,护士张梅芹早已汗流浃背,脸上被勒出或青或红的印痕。她是来自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也是鹰潭首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之一。
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是她和同事的主战场。1月27日,这些最美的“逆行者”驰援到此。
“我是感染科护士,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这就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感染科护士汪广凤说,希望自己可以出一份力、尽一份心。空闲时,她会在微信群里跟奋战在家乡防疫一线的同事聊上两句,她常常说:“两个战地,一场战‘疫’。等着我们,我们一定平安归来。”
逆行——组团驰援
1月26日9时许,鹰潭市人民医院工作微信群里发出了一则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不一会儿,多名医护人员纷纷递交“请战书”——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在疫情面前,就必须冲锋陷阵,“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兵”。最终,5名医护人员当晚便集结出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全国上下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心。他们主动请缨、积极要求参加武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我们深知这场战役的艰巨性,我们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是医者,治病救人责无旁贷;我们是战士,在疫情面前,我们理应站在最前沿。”他们匆忙告别家人,踏上了“逆行”的征程。
一遍遍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绝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可疑病例,顾不上吃饭是经常的事。汪广凤描述着在医院的工作,“一天下来,腿冻得没有知觉,手冻得发紫,护目镜和口罩在脸上压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
“我们家中也有孩子有老人,但我们说‘不怕,我们会挺过去’,我们说‘虽然想,但病人更需要我们’。”被分在重症组的张梅芹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声音几近哽咽。
张梅芹听不懂当地方言,有时候,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会竖起大拇指,连声对她说几句简单的“谢谢”。这一刻,她内心充满了感动。
勇气——一个人出征
没有犹豫、立刻请战,这是呼吸科护士廖伟的勇气。
1月26日,接到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后,廖伟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其实是瞒着家里人的,后来接到要出发的通知才鼓起勇气告诉他们。我爸知道后很惊讶,但他还是同意了。我知道他在电话那边哭了,反复叮嘱着我注意安全。”廖伟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要尽绵薄之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哪怕是一个人,也要勇往向前。作为后备队员的廖伟告诉记者,2月4日上午,她启程前往武汉,此行她一个人出征。
2月6日,在她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了几张照片,照片里的廖伟已然变了个模样,从一个甜美的女孩变成一个短发的“假小子”。
“我自己在宾馆里,用一次性的刮胡刀把额头和鬓角的碎发推掉了。套用一句歌词,‘我已剪短我的发,看你病毒怎么发’。”廖伟笑起来很爽朗。
她说,把头发剪短,既能减少病菌吸附,也利于个人防护,还能节省打理时间,方便防护服穿脱。与记者还没聊多大一会儿,电话那头就传来集中的指令,她又得投入工作了。
使命——全力守护家园
2月8日,鹰潭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市人民医院治愈出院。刚送完患者出院,呼吸科医生黄丹立刻给丈夫毛志发打去电话,电话无人接听,她敲下了一条报喜的短信。
“这些天太难了,我想他也期待听到来自家乡的好消息。”她的丈夫毛志发是医院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也是驰援武汉的队员之一。
“我郑重宣誓,志愿加入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不辱使命,敢打必胜!”1月26日晚,护士夏引芳在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上庄严宣誓时,她的丈夫、该院超声科医师王志鹏在台下一直注视着。
除了完成在医院的工作,王志鹏还会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为身边的家人朋友送去最新的资讯。因为怕打扰妻子工作或者休息,他从来不敢主动联系,却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时刻等待着妻子的信息。“她现在一定很辛苦,我就希望她可以多休息一会儿。家里有我,医院也有我们,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地战斗。”
这两对夫妻,一人在武汉防疫最前线全力奋战,一人在鹰潭坚守岗位、照顾家庭。分隔两地,他们却共同筑起一道生命的防线。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2月13日电(记者贾启龙黎云)记者从火神山医院了解到,截至2月12日24时,火神山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过千人,这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