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前行,朝着最危险的地方;坚守,筑牢防控铜墙铁壁活跃在战“疫”前沿的“二七铁军”

来源:济南日报 2020-02-17 11:20   https://www.yybnet.net/

张刚(左一)在社区彻夜值守。 聂立超(右一)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万家灯火时,他们在战“疫”一线逆行而上;万籁俱寂时,他们在大街小巷彻夜值守。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疫情作战,留下一个个动人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二七铁军”。

战“疫”前线勇于逆行,背后是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举全办之力的实干与担当。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上指挥协调;机关科室、社区人员深入一线,相互帮扶支持。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着基层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努力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正能量,为群众生命安全构筑起坚固防线。

与密切接触者“密接”他毅然冲在“最危险的前线”

“邻居肯定说闲话,这让我们以后怎么在这住啊!”

“不去!我们在家自己隔离就行,别再来电话了。”

说话的是一位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大年初四这天,他接到二七新村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振的电话,态度颇为强硬。然而经过刘振近半小时的反复劝说,说明利害关系,本着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这位“密接者”最终答应集中隔离,由刘振护送到留观点,并为其家人安排好日常生活。

“我的科室平时对接卫健系统,疫情期间我主要跟辖区密切接触者打交道。”从大年三十算起,2月17日是刘振在战“疫”一线连轴转的第24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刚结束留观点的“大夜”值班。通红的双眼,嗓音微哑,口罩后面是一张疲惫不堪的面孔。

每天奔波在“最危险的前线”,感染风险时刻存在。“以前没有这种经验,心里肯定没底,但我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密接者最需要情绪上的安抚。”作为科室负责人,刘振白天转运密切接触者至留观点,晚上在留观点、社区彻夜值班,统筹协调有他,解读政策有他,上门运送生活物资也有他。

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他繁忙身影背后隐藏着亲人刚离世的悲痛,以及两个孩子无暇照顾的无奈与愧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坚守岗位。最危险的地方应该顶上去,尽己所能为阻止疫情蔓延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刘振的话语朴实无华,可他的行动却让胸前的党徽更加熠熠生辉。

确保“数战数决”她是24小时待命的“数据达人”

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在疫情和舆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下,运用翔实的数据进行归集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打赢这场战“疫”的重要条件。

在二七新村街道,有一位叫井滢的“数据达人”,面对辖区3万多常住人口以及2万多流动人口,她准确无误地逐一归类,是否从外地返济、是否途经湖北、家人是否存在发热,每一项内容精准到户、落实到人。有了数据的力量,让以老旧小区居多的二七新村辖区防控排查和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更加“耳聪目明”。

大年三十,井滢第一时间加入抗击疫情队伍,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和数据的汇总统计。在防疫初期,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繁琐的工作,“数据都是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摸排,家里没人时,需要多次入户,有时候对方提供的信息不准确、重复,也需要我们多次核实,”井滢说,她每天要从2000多条数据中仔细筛选,以最快速度传达至卫健系统。

有时为了核实一项信息,井滢曾凌晨1点给居民打电话,“哪怕过后我再道歉,也必须保障数据准确无误。”井滢告诉记者,“我手机里有10多个工作群置顶,晚上睡觉不敢关机,24小时待命,生怕漏掉一项。我这里多拖一秒钟,他们就多等一秒钟,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为这场战‘疫’拖后腿。”

对居民的每一项数据、信息了然于心,把所有心思用在居民身上、把最大热情献给抗击疫情一线,难免忽视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井滢的孩子今年7岁,每天吃得如何、过得怎样,她坦言根本顾不上,“每天深夜才回家,那个点孩子已经休息了,我也是累得不想说话,倒头就睡,第二天睁眼爬起来就往办公室赶。”说到这,井滢顿了顿,“好在孩子已经懂事,也理解我,这才让我没有顾虑,把所有心思放在工作上。”

疫情结束后“我想回家陪陪孩子”

“对,这里是二七新村……好的,我们马上赶到!”“书记,刚接到通知说要一块入户排查。”“主任,指挥部又反馈回来一些信息。”……一声声电话急促地响起,一件件信息琐碎而繁杂。虽然声音明显沙哑了,但是作为街道的“中枢神经”,他仍然镇定从容,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他叫张刚,是街道党政办负责人。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材料信息、紧急事项,还是上传下达、方案拟订,抑或宣传舆情、彻夜值守等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突如其来,面对可能蔓延的严重形势,张刚的头脑始终“高速运转”。“看张刚知道这事吗。”“问问党办怎么调度。”……记者采访期间,来人来事、急事紧事都要先找到张刚这里,“有事找张刚”每天在街办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

在办公室里,张刚奔波不停。办公室外,张刚则“身兼数职”。2月7日上午,张刚处理好手头上的文字工作后,又来到陈庄社区,对这个有着4000户居民的社区入户“扫楼”,检查社区出入口、上门了解居家隔离户需求、处理垃圾、甚至是简单地安慰居民……张刚和同事们奔走一下午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晚上8点,张刚再次返回办公室汇总数据和材料,随后又来到军休大厦值班到次日早上。

一次次工作推进,一次次凌晨破晓,一次次昼夜不息。送来的盒饭因为忙着工作放凉了,就用一碗方便面充饥;居家隔离居民提出新的需求,刚刚松口气的工作人员又接起刚放下的电话;通宵值班守住社区“入门关”,不觉已经天明。“疫情结束后,最想干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刚顿了顿说道,“孩子从年三十一直让爸妈带着,想接回家好好陪陪孩子。”点滴汇聚战“疫”力量铸就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不论疫情如何发展,我决不退缩,不打赢这场战‘疫’不下火线。”这是每一位“二七铁军”的铮铮誓言。疫情发生后,连轴转的他们从没有一声抱怨,道一句苦,而是将“责任”“担当”挂在嘴边,哪里任务险重就冲到哪里,切实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您先别紧张,我们已经拨打120,救护车马上就到!”二七新村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聂立超几经波折后,见到紧张不安的夜间发热居民。疫情发生后,“发热”一词变得愈发敏感,遇见发热的人群,当大部分人选择远离的时候,聂立超戴着口罩就冲了上去,安抚着面前这位焦虑的发热居民。处理完这个紧急事件,已经是凌晨2点,而在此前他已经连续值了两个夜班。

疫情防控伊始,消杀防护物资紧缺,二七新村街道行政办负责人张莉莉每天很早来到工作岗位,清点物资、详列计划、分类发放,确保每个社区、每名工作人员至少有一只防护口罩可以戴,能有消杀物品可以用。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阻击战阶段,社会各界捐赠的防疫物资也随之增加,为做好登记、发放工作,保证物资合理分配,她常常在办公室里忙到夜里11点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二七新村街道各个岗位上,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勇敢逆行。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他们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一声召唤后便义无反顾离开温暖的家,在家人的牵挂中踏上防疫征程,以自己党员的本色擦亮鲜红的党旗。

(文/图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闫小芳 张晓翼)

新闻推荐

最新!新增确诊2048例,累计治愈出院超过1万例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48例,新增死亡病例105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前行,朝着最危险的地方;坚守,筑牢防控铜墙铁壁活跃在战“疫”前沿的“二七铁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