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1+1 □李晓亮
木桶理论,水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板。引申一下,最为忽视的“短板”,恰是一块试金石、照妖镜。以此为镜鉴,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均衡发展,才是王道。
所以,有类似检验之法。看光鲜城市文明程度,不是光看官方力荐的光彩工程、面子工程,或重金打造临街表面光鲜“遮丑墙”。而是深入市井巷道,乃至城市公厕等盲点死角。如连犄角旮旯都整洁如新,那城市卫生文明,绝对首屈一指。
也如,“检验文明社会尺度只有一条——对弱势人群的态度”。这是方方疫期日记中广为流传的一篇。其实也说的是上述老理儿。公共生活中尊严体面,不只是在统计学,GDP、年收入等大而化之平均数上。而是体现在一个个小民百姓衣食住行,特别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民生感受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幼是社会中抗风险力最低群体。所以,公共政策必先考虑到对他们的关照。社会木桶中短板被优先看顾、优待保障,则其余部分推行自然无碍。
比如防疫攻坚,在湖北等重点地区,战时政策,限制出行。正常家庭,还能坚持,但如是空巢留守之家,上老下小,深宅困守,孤苦无依,万一老人出意外,则很可能老小皆遇险。并非危言耸听:“湖北十堰七旬老人家中死亡留下6岁孙子官方否认‘死亡三天才发现’”;而再往前,黄冈还有更极端“痛心!家人隔离湖北17岁脑瘫儿独自在家6天死亡:活活被饿死?”
十堰这位老人应是基础病死亡,而非感染疫病。但,封闭管理非常时期,联防联控多部门,对家有老幼,特别只有“老幼在家”孤寡留守特殊人群,必须和对待感染疫情一样重视。全部摸清,登记在册,每日定时联系,重点帮扶。为其开绿色求助渠道,让老小安心居家,而无后顾之忧。
求助无门、病饿在家的悲剧,不能再有。除零散在家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性防疫,更不能轻忽。此前这方面教训也很惨痛,好在地方迅速应对,分类管理,及时补漏。而中央也有了统一要求:“民政部: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摸底帮助”。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堵塞漏洞不留死角;分类施策精准防控,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希望不是留在纸面,而是真切走进每个孤寡之家,照进每间养老和儿童福利机构,真正解危纾困。
新闻推荐
在劳动合同未解除前,以女员工未提供劳动为由不支付工资 企业不愿支付2万元工资最终反赔10万元
阅读提示北京一家信息服务公司安排员工在家办公多年,但2019年1月却以员工未提供劳动为由不支付工资、不缴纳社保。员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