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相关报道截图
2月15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奥卡拉地区拍摄的蝗虫肆虐景象。新华社发
真的?假的?
2月27日上午,《宁波晚报》发布的一篇文章《宁波“鸭兵”能出国灭蝗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一一解答》引发网友热议。很快,正在巴基斯坦考察当地沙漠蝗灾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专家回应称,“牧鸭治蝗”的方法不适用于解决巴基斯坦现阶段的蝗灾问题。但此事还没完,接下来,涉事各方又纷纷作出回应。那么,牧鸭治蝗到底可不可行呢?
10万只鸭子忙碌的一天
巴基斯坦去年以来遭受蝗灾侵害,多地粮食损失。收到巴方治蝗援助请求后,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于本月24日抵达卡拉奇。
2月27日中午,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说,“牧鸭治蝗”在中国一般在特殊条件下小规模使用,其使用范围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巴基斯坦沙漠蝗虫栖息地在高温干旱的沙漠地区,且目前蝗灾大规模暴发,须采取包括化学防治或微生物农药防治在内的大规模紧急措施,因此“牧鸭治蝗”不适用防治巴基斯坦当前蝗灾。工作组也并未将它纳入此次援巴防控蝗虫的方案中。
很快,计划捐赠10万只鸭苗的国伟禽业负责人李柳萌回应,企业的确已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取得联系,不过,时间仓促,具体的捐赠细节尚未确定。
当晚,《宁波晚报》报道中所采访的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卢立志明确表示,“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计划并非子虚乌有,只是实施方案尚需进一步通过实验完善。因此,该计划最快也要今年下半年才能成行,“巴基斯坦目前遭遇的这波蝗灾,我们中国的鸭子赶不上了。”
最终,反反复复,一天下来,在各方回应中,鸭子们是否出国基本已经明晰:确实有人计划把10万只鸭送去巴基斯坦灭蝗,但不是“立即出征”,官方还未有此计划。另外,10万只鸭子出国灭蝗靠不靠谱、能不能成行都还有待讨论。网友调侃:“这一天,鸭鸭好忙呀!”
中国“鸭兵”到底行不行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现代。如:2000年就有3万只鸭子乘飞机从浙江长兴赶往新疆帮助灭蝗。直到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区还广泛应用这种方式进行生物灭蝗。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牧鸡治蝗、牧鸭治蝗是一种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长期灭蝗方式,但当蝗虫已铺天盖地之时,牧鸭治蝗就有点来不及了,“牧鸭治蝗适用于在小范围内控制蝗虫,对于当前巴基斯坦蝗灾治理效果有限,有点‘赶鸭子上架’。”
“鸭兵”想出国并不容易
除了不合时宜,专家指出,鸭子想要出国也并非那么容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各国对于动植物跨国运输都是很严格的,涉及到检验检疫相关规定,需要办理的手续较为复杂,等到10万只鸭子到了巴基斯坦,应该也来不及去灭蝗了。据中央广电总台报道
新闻推荐
原创城南巡捕全民故事计划从凌晨工作到深夜,吃饭也就是面包饼干和矿泉水,睡觉休息就在路边的军用帐篷。—全民故事计划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