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获悉,28日,钟南山院士团队论文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团队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SARS-CoV-2引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数据。该研究首次收集全国范围的新冠肺炎患者,分析了患者各年龄段人群分布特征、感染者症状、接触史、影像学表现等。该研究指出,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
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
研究团队表示,潜伏期主要根据患者上报最近一次接触传染源(疫区人员、野生动物)的时间以及首次出现症状(含疲乏、咳嗽、发热等)的时间确定。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各异,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数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现潜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趋势。
该研究发现,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然而,仔细查阅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分布规律,发现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1.18%),而潜伏期大于18天的仅有8例(0.73%)。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此外,长期居住在武汉或者与武汉地区人员接触的患者,其潜伏期多为0天(接触时间按照最后一天计算);研究者在剔除这些不合理数据后重新计算,得出最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因此,为更好地表示人群的离散趋势,研究者确定了潜伏期的四分位间距为5天(2天~7天)。
如何区分新冠肺炎和流感?
研究团队表示,尽管SARS-CoV-2和SARS-CoV具有更高的种属相似性,但一些临床特征可以将Covid-19与SARS-CoV、MERS-CoV及季节性流感区分开来(详情请参考论文原文的网上附件)。例如,季节性流感在呼吸科门诊和病房更为常见。
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表示,目前亟待明确病毒传播的动力特征、传播途径、病毒对人体组织的嗜性。既往已有研究用于预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化趋势,然而其并未适当纳入政府近期对各地采取的强有力干预措施、全国复工、武汉与黄冈等地封城对人群疫情变化趋势的影响。因此,对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智能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也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病死率可能更低
研究团队发现Covid-19的部分临床特征与SARS-CoV相似。发热和咳嗽是主要症状,胃肠道症状不常见。这些特征提示与SARS-CoV、MERS-CoV和季节性流感相比,SARS-CoV-2具有不同的宿主嗜性(tropism)。
在入院当初不发热的Covid-19患者比例高于SARS-CoV(1%)和MERS-CoV(2%)感染患者,因此如果监测病例的定义侧重于检测发热,则不发热的患者可能会被漏诊。淋巴细胞减少常见,而且某些病例达到重度减少,这一结果与近期两份报道的结果一致。
该研究确定的病死率(1.4%)低于前期报道的病死率,原因很可能是样本量和病例纳入标准的差异。研究结果与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更为相似,后者表明截至2020年2月16日,51857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3.2%。由于轻症患者和未就医患者并未纳入该研究,因此真实世界的病死率可能更低。据央视
新闻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 意大利确诊病例数破千爱尔兰等四国首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新冠肺炎疫情近日继续在一些国家蔓延,爱尔兰、卢森堡、厄瓜多尔和卡塔尔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