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0日至今,大多数中小学生已居家网上学习三周有余。记者建议,此时父母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回望过去,给自己打打分。
第一个问题:这段时间,我的身体怎么样?
第二个问题:这段时间,我的家庭氛围怎么样?
第三个问题:这段时间,我的工作和学习怎么样?
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三个问题,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爱身体,是爱自己的入口
在疫情防控期间,首要的是遵守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其次就是要保持身体健康。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这三者相互作用,犹如管道,向身体源源不断输送营养。对这三点中做不到的,去找到其中的堵点,打通它。无论遇到什么挑战,身体健康都是我们最大的本钱。
“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早晨伴着朝阳,领着孩子一起伸伸胳膊踢踢腿;中午,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孩子喊着“好香”兴奋前来;夜晚,放下手机,和孩子聊聊当天的收获,互道“晚安”后甜美入睡……这想想都是一幅极美的画卷。疫情把我们留在家,如果我们不能享受家人团聚的快乐,无疑是对生活的辜负。
爱家庭,营造和谐的氛围
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和谐的家庭,孩子大多性格乐观、向上;时常爆发战争的家庭,孩子则难免在扭曲中寻找平衡艰难成长。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谐,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能力不同,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经济条件有限,但家庭和谐,是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影响家庭氛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如果理想的家庭氛围是10分,你对自己的家庭氛围评分在6分以下,你就要去尝试寻找破坏氛围的情绪来源: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另一半,抑或是孩子?
不管情绪来源于谁,记得一个原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不仅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还要有能力帮家人处理情绪。
任何情绪都没有对错。即使在我们看来那些极具破坏性的“负面”情绪,如生气、愤怒、恐惧、烦躁等等,都有其正面意义。当我们看到情绪的积极面,就会对事件本身产生新的解释。这样积极的解释越来越多,我们就会越来越乐观。
当家人尤其是孩子有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放下指责和评判,然后去倾听、共情孩子,让孩子或者帮孩子说出感受,然后再去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如果,这一切你都来不及去做,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做时,那么看着对方的眼睛,温柔地说一声:“我爱你!”
爱学习,成就自己给孩子榜样
工作,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而读书,则为我们的生命注入源头活水。读书,我们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社会、自然这本“无字大书”。只有读懂、读透这本“无字大书”,面对人生才能更加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吃野味者的愤慨,对疫情影响生活的接纳和理解,对不幸逝去生命者的悲悯,对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感恩和赞美,对数万人驰援武汉的自豪和感动,对无数志愿者、快递员、清洁工及在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敬佩……父母不知不觉流露出的情感,会悄无声息地融化到孩子的骨血中,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如果你参与了防疫或投入到战“疫”中,你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如果你一直在家,那么回归本身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开工,那么给自己制定个学习计划,或者读书,或者看视频学习一两样课程……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跟上这个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理解不断成长的孩子;只有不断学习,你的生命才有活力。
理想的教育,每个学校都是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一所学校。无论平时,还是特殊时期,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新闻推荐
近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56次主任(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