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工人滑卫幸与同村的小李、小高3人一起从西安坐高铁来到深圳复工。他们是中铁七局三公司深圳妈湾项目部员工。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检查和信息登记之后,他们被安排进入“施工方舱”中的生活隔离舱,3人住进单间,做起了邻居。
这里实行封闭式管理,有专人24小时值班随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需求,三餐统一配送,防护用品配备齐全,生活垃圾及戴过的口罩分类收集处理。
“施工方舱”是该项目借鉴武汉方舱医院建设经验,结合项目实际加以改进后推出的特殊管控模式。经过深圳地区安全管理专家多次讨论、完善,正在项目施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施工方舱”由调度指挥舱、教育培训舱、职工安全舱、生产作业舱、生活隔离舱、材料堆放舱、施工通道舱这7个用栅栏硬隔离的功能区域组成。各施工区域和管理区域实行网格化、模块化管理,各功能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结合,既避免人员流动造成交叉感染,又实现了施工现场各作业面之间、不同班组间有效隔离。同时,保证了生活隔离区与施工隔离区的有效连接、施工现场管理指令有效传达、物资供应畅通、作业人员顺利培训。
可以说,此举为工地加上一个看不见的“保护罩”,让工人们可以在其中安全地展开作业。
由于滑卫幸他们3人同属一个班组,又同路返回项目部,在“施工方舱”模式中,他们刚好临时组成一个隔离小队。上班时,经过固定行进路线,通过施工通道舱和其他班组错时进入生产作业舱,过程中都接受了体温测量,进行了消毒和登记。
然后,他们要在教育培训舱接受调度指挥中心进行的班前安全教育并接受当天的施工任务。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他们进入生产作业舱。在其中的钢筋加工区他们每人一个工作面,相互不需任何接触,下一道工序之间也无须碰面,避免了作业班组之间发生交叉感染。除了钢筋加工区外,DJP加固桩基、高压旋喷桩、主体冠梁等工作面均采用这种模式。
位于场地中心区域的调度指挥舱是现场的“大脑”,包括现场带班领导、技术员、安全员等3人,24小时不间断值班。他们通过高空瞭望、视频监控、对讲机联控、高音喇叭警示等功能实现对现场的把控和指挥。
“回到工地,一看咱这弄得这么正规,我们就感觉特别安全。工地里面吃得好、住得好,项目部把啥都给咱想周到了,咱踏踏实实干活就行。”滑卫幸说。
目前,中铁七局三公司全国近50个在建工程超过80%实现返岗复工。怎样既能保证防疫万无一失,又能最大程度地展开施工生产?作为深圳市交委系统首个复工项目的妈湾项目采取的“施工方舱”模式,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3月1日电】据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与市场保障组1日通报,为支援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