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记者丈夫写给抗疫妻子的一封家书:送你出发时 我认怂了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3-16 10:02   https://www.yybnet.net/

莫北 极光photo

图片来源 丨王骥飞

作者 丨莫北

王骥飞与妻子江雪。

3月4日这一期的《见字如面》有些与众不同,没有华美的舞台灯光,也没有触手可及的观众。著名配音演员徐涛素颜坐在镜头前,就那样朴素真挚地读着上海记者王骥飞写给抗疫前线妻子江雪的信。

“ 我想告诉你,虽然我很想假公济私地上前线,向同行们一样,去到与你哪怕更近一点的地方,但我会守在上海,做你的后盾,就像几天来看着报社同事们的一篇篇疫情报道,每一篇都有你的气息。”

见字如面特别制作:充满爱与期盼,后方记者给抗疫前线妻子的一封信。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透露,王骥飞写给江雪的这封信,是在选定了首批录制的15封书信后发现的,书信里的真诚、真实让他在第一次读信时就落泪了。随后决定替换,让这封信与《见字如面》的观众见面。关正文评价王骥飞“是用文字写出感受的高手”。

王骥飞已经当了20多年的记者,习惯了长时间出差,也见惯了重大灾难现场,但这一次却没有冲上前线。而作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护士长的妻子江雪、自己20年来最坚强的后盾在大年三十晚上,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毅然决然地奔赴武汉抗疫。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拍照。

角色的突然转变让王骥飞感到极度不适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来没这么害怕过”。送妻子启程后72小时,王骥飞写下一封家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恐惧、担忧以及对妻子深刻的爱 。“72小时过去了,你比谁都淡定,我比谁都慌。”

以下为王骥飞的口述:

一、爱情开始的地方是医院

妻子奔赴前线的那天晚上,我才恍然意识到,今年是我们相识的第20个年头。

2000年,我在广州的一家报社当记者,那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调查一起虐童事件时,我遭到涉事父亲暴力袭击,太阳穴流血不止,差点丢了性命,被送到当地的南方医院救治。

来医院看望我的同事都叫我“英雄”,从那时候开始,“英雄 ”在我的字典里就不是什么好词,它意味着危险与牺牲。

江雪正在用对讲机与其他工作人员确认情况。

但祸福相依,也就是在那个医院,我遇见了妻子江雪,她是照看我的护士之一。那时我们都是20出头的年纪,青春热情,喜欢开玩笑、交朋友。

在住院的一个月里,彼此慢慢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我经常头缠绷带,形象“邋遢”地去护士站找她聊天,两个人坐在护士站的门口,可以聊上好久好久。

出院后,我们依旧保持着联系,可能住院时我实在“太难看”,出院后,她再看到我,就觉得这个男孩“长得还不错”,之后便开始谈恋爱。

我们都是性格低调内敛的人,从相识到结婚,像绝大部分相爱的人一样,生活里没有什么大的浪漫和惊喜,碰到结婚纪念日也只是简简单单地吃顿饭,但日子过得平实、幸福。

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上海医疗队成员合影。

二、我是“逃”出医院的

因为职业原因,我常年在外奔波,20年里,从来都是妻子等我、叮嘱我、做我最坚强的后盾。可这一次, 她却在疫情的风暴中心,与病毒抗争,挽救病人生命,成为了众人眼里的“英雄”。

疫情在武汉爆发的时候,全国上下还不以为然,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忙碌和喜悦中,上海依旧是往日热闹的样子。谁也没想到在新年伊始,一颗病毒的种子就已经埋下,并且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疯长蔓延。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公开宣布新冠肺炎“人传人”后,人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开始有了警惕之心。

“武汉加油!”

1月23日,小年夜,那是春节假期刚刚开始的夜晚。妻子把女儿哄睡之后,走到书房对我说“告诉你一件事,支援武汉我报名了。”我甚至用责备的语气问道:“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

在此之前,上海两会报道正值最关键忙碌的时候,我已经连续值班大半个月,每天回到家已是深夜,妻子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跟我细聊支援武汉的事情。她也知道,考虑到安全以及孩子父母,我会有自己的“私心”,很大概率上不会同意她这么做。

那天晚上,妻子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里不断更新消息,她的同事一个个出现在增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名单上。直到零点过后,群里才出现她的名字——江雪“另有任务”。

江雪被通知“另有任务”。

整个大年三十白天,我一直在心存侥幸这个“另有任务”不是指驰援武汉。因为在媒体工作的原因,获取信息会相对灵通一些。傍晚5点多,我就已经知道了首批援鄂上海医疗队会在晚上出发,那时候妻子还没有收到医院的相关通知,我甚至有点暗自庆幸。

可就在做年夜饭的时候,妻子接到医院电话:一小时后集合。我来不及多想,满屋子翻箱倒柜地找口罩,等回过神来,妻子已经打包好行李,把正在熟睡的女儿吻醒,母女俩抱在一起。那一刻世界好像没有了声响,我看着她们,拿出手机拍下出发前母女俩的合照。

出发前,母女俩紧紧拥抱。

我开车把妻子送到了医院,两个人在一旁的便利店里泡了盒方便面,也没什么胃口,就那么安静地坐着,看着空旷的街道,临走的时候我才说了句“等你回来”。

那时候医院正在为去前线的医护人员举行出征仪式,我和妻子走进集合大厅,一位院领导一见到她就说:“江雪,你是英雄。”听到“英雄”这两个字我就开始慌了。紧接着,妻子的一位同事把两箱医疗物资交她的手上,叮嘱:“一定要看紧这两箱东西,到了武汉,关键时候可以救命。”听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甚至都没有跟妻子好好告别,抱抱她,就“逃”出了医院。

那天晚上,整个上海都沐浴在一个个英雄散发出的荣光下,我飞驰在高架路上,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你一定要平平安安”。

大年三十,妻子与呼吸科主任熊维宁医生一起前往武汉。

三、我不希望你是“英雄”

妻子进驻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这是一所远离武汉市区的传染病医院,入院者会接受隔离治疗,家属和外人一律不得探视。这里也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地方,可以看到疫情最危险、最残酷的一面。

这天,武汉下雪了。

抵达武汉驻地的第二天,妻子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危重组,接管金银潭医院北三区ICU病房。刚开始去的时候,防护物资缺乏、救治条件困难、ICU力量薄弱、病人太多……一切都非常困难。

那几天,我“发了疯一样”地去募集医疗物资,一天内十几个小时都在拨打、接听电话,虽然最终无果,也深感无力,但依旧感谢那些相识相熟或素昧平生的人给予的帮助。

上海驰援武汉的物资。

我们两个人每天都非常忙,但总是会抽出点时间通过信息或者视频聊会儿,她一直都是乐呵呵的一个人,极少在我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去了武汉那么久,唯一一次视频流泪是因为一位女患者的离世。

“ 我老公今天有打电话来吗?有送东西过来吗?”这是女患者每天都必有的发问。住院期间,由于隔离治疗,降低交叉感染风险,ICU患者无法与家属见面,也不能使用手机,医护人员便当起了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传声筒。

“ 她老公每天都会打电话来问候,两个人感情非常好,但最后这个病人还是走了”,妻子说到这儿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年轻的丈夫最后只等到一通死亡电话“永失吾爱”。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逼自己平静地接受残酷现实。

正在插管的病人。

在ICU病房里,无时无刻的生死较量也催生出医患生死之交的情感,“活下去”是每个人唯一的目的。上海医疗队接管金银潭医院一个月的时候,医护人员与部分病人留影纪念,一位老教授患者在合影的时候突然就哭了,“我明天是不是就见不到你们了”,他误以为上海医疗队要撤离金银潭医院,舍不得这些照顾他的医护人员。

“来,看镜头!”

老教授刚住院的时候,心态很消极,不愿意配合治疗,总是拔掉氧气面罩,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哄他”。好在病情越来越好,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也愈发融洽,现在也是个“不爱哭”的教授了。人一生病,真的就像孩子一样。

接送上海医疗队上下的公交。

但医护人员也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体和精神压力。在病房工作,厚厚的防护服下,医护人员有时会出现缺氧症状。有一次,妻子的同事在病房突然缺氧呕吐,为了不浪费一套防护服,也为了自己不被感染,只能硬生生地把呕吐物咽回去,短暂休息后,继续投入到照顾患者的工作中。

江雪与病人合影。

这样的英雄实在太让人心疼。身处后方的我,从来没有这么害怕过,一点儿也不希望妻子是“英雄”。但能做的毕竟那么少,只能好好守在家里等她平安回来。这也会是我们相识20周年最好的礼物。在她回来的那一天,如果可以,我会带着女儿去机场接她,就算还不能拥抱,远远地看一眼也是好的。

每天大家都用不同的方式打气。

这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信

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也许并不对。至少在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中,它让我变得愈加狭小。

现在是年初三晚上11点,你在武汉金银滩医院三楼的重症隔离病区,而我在上海,在与你暂时的“失联”中,给你写信。

记得那是小年夜,你把女儿哄睡后,像往常一样,走到书房陪我。你问摇号政策公布了吗,我开始滔滔不绝,我知道家里的大事你都依着我,你听完后拉着我说了句——“女儿的事决定了就好,告诉你件事,支援武汉我报名了”。

那是假期刚刚开始的夜晚,我只知道你手机中九院护长微信群消息不停地更新,那些我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你的同事一个个出现在增援九院发热门诊名单,而我,就像在坐过山车……直到零点过后,出现了你——“另有任务”。仿佛心有默契,你允许我到阳台抽了支烟,我满脑子只有一句话:这是天大的事,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下。

你知道吗?我是在心存侥幸中度过年三十的。傍晚5点多,我的报社同事微信我,第一批上海医疗队今晚出发,我连暗自庆幸的时间都没有,你就接到了医院电话:一小时后集合。你解下围裙打包行李,我满屋子在找哪怕多一副口罩,突然想到女儿,拿起电话对着过来吃年夜饭的爸妈吼着:你们到哪儿了!然后一切安静下来,才发现你亲着为了守岁还在睡觉的女儿,直到把她吻醒……我不知所措,走到厨房把火关了,看到灶台上切了一半的腊肉。

我絮絮叨叨了一路,你把手搭在我放在车排挡上的手,笑着看着我,答应着我,我从来没有这么觉得,一道道划过的万家灯火那么漂亮。院领导邀我们上去吃个盒饭,我们俩默契地婉拒了,走到一旁的便利店,泡了盒方便面,坐着,看着空旷的街道,我只说了句:等你回来。你一定会笑话我不善言辞吧。

你知道吗?我是逃出医院的,甚至都忘了跟你再唠叨什么,甚至都没抱抱你,因为听到大家都叫你“英雄”,在我的字典里,这可不是什么好词,我从来没这么害怕,我不愿意让你看到我的情绪,因为记者职业,从来都是你等我,从来都是你叮嘱我,我飞驰在高架路上,突然想到这是我们相识的二十年,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

72小时过去了,你比谁都淡定,我比谁都慌。

直到今天,我想告诉你,女儿除了大年夜那晚吃了10个饺子,每一天都吃得饱饱的;除了每一天睡觉前她都会说想你,但她还说了和爸爸一起睡也很开心;她还说,她很想快点开学,因为除了可以跟幼儿园的好朋友们讲妈妈打虫子的故事,还可以更早的看到妈妈回来,因为开学了,妈妈就会打败虫子。

我想告诉你,虽然我很想假公济私地上前线,向同行们一样,去到与你哪怕更近一点的地方,但我会守在上海,做你的后盾,就像几天来看着报社同事们的一篇篇疫情报道,每一篇都有你的气息。

我还想告诉你,在你加入上海医疗队飞向武汉的那一刻,在你走入金银滩ICU病房的那一刻,我认怂了,但你不能。保护好自己,我和女儿等你回家!

原标题:《记者丈夫写给抗疫妻子的一封家书:送你出发时,我认怂了》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谨慎研判 部分省份因地制宜分批开学

3月16日,贵州省高三初三正式开学。新疆51万名高三年级、初三年级、中职学校毕业年级学生也于3月16日首批开学,实行小班制,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记者丈夫写给抗疫妻子的一封家书:送你出发时 我认怂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