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积极推进在科学防疫、复工复产等领域积极运用大数据,让全市防疫和复工等做到精准施策、科学高效、有条不紊。
澎湃新闻17日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上海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技术研发、产业集聚、创新应用、数据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去年全市大数据核心企业达到781家,总产值超过 2000亿元。据市经信委统计,目前全市大数据企事业单位复工率已经超过99%,并积极投身“战疫”一线,“一网通办”各渠道防控专栏访问量累计已超859万次。
“一网通办”方便企业复工办事
疫情发生以来,为减少复工办事人跑动和人员集聚,市大数据中心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帮助企业复工办事“化简为繁”。
比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为便于防控达标企业快速拿到复工“通行证”,将“一网通办”线上服务和“登记+上门”的做法相结合,做到“一站受理、一口解答、一次办结”,实现复工申请不出楼宇。
浦东新区全面实施远程身份核验“范围、事项、人员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不出家门办成事”的现实需求。
经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统计,“一网通办”接入事项总数达2280项,仅2月份“一网通办”办件总量超过50万件,同时还上线了“解除医学措施查询系统”和“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系统”,这两项新功能都依托上海大数据资源平台,对接健康云平台数据,为当前疫情防控提供信息支撑和便利服务。
此外,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线“一网通办新型肺炎防控专栏”,为上海最新疫情相关信息对外及时准确发布提供保障。目前该专栏共接入相关服务事项32个,其中包括来沪人员健康登记、确诊患者涉及区域及场所查询、网上问诊等服务,从而更好支撑来沪人员复工。
上海依托“一网通办”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主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防控服务,让企业和个人复工时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本市人群热力图查询”,分蓝色、绿色、黄色、红色,通过一张图能实时看到上海各地区的人群密集程度,可避免复工企业员工走入人群聚集区域增加感染风险。截至目前,“一网通办”各渠道防控专栏访问量累计已超859万次,其中移动端各渠道累计访问量超过850万次。
“一网统管”保障复工有条不紊
复工后,大量人员返沪为社区疫情防控增加了压力,大数据管理成为社区防控的“前哨岗”。
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率先试点的“一网统管”系统上,标明了摸排的204家企业、977户沿街商铺、10处建设工地的状态。哪些居民正在居家观察、哪些重点区域完成了规定的消毒、口罩购买发放情况如何、哪些办公楼的返沪白领集中增加,都能一一呈现。该套系统打破了各部门、各居民区之间存在的“数据壁垒”,解决了信息重复提交的情况,将基层排摸的大数据汇总和分析,为社区疫情研判和决策提供支持,处置也能更及时。
徐汇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数据建立起来的徐汇区“看家护院、邻里互助”疫情防控系统,首个功能“口罩在线预约自动审批功能”2月初上线后,一改以往居民线下排队,居委干部人力审批的“窘境”,既避免了人群聚集,又极大减少了基层干部的压力。
在此次推出的防疫系统中,还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开发了“智能语音客服”,只需输入想要了解的疫情相关问题,系统就会自动解答。上线以来,智能客服共自动解答企业和市民相关疑难问题近8000条,补充了疫情防控及复工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空白。(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近日,江苏省及省内各市去年常住人口数据对外披露。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江苏省内13个设区市中的绝大多数去年实现了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