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新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伪科学的观念和行为,甚至还有一些愚昧迷信的做法,这凸显出公民科学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自治区科协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民科学素质一般特指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
根据有关调查,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公众科学素质不高,一些不科学、伪科学的观念和行为就会“闻风就长”,愚昧迷信就会横行。因此,全面加速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关重要。
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08%,比2015年的4.25%提升了1.73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各类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城镇居民、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中青年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幅度更大。2018年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为实现我区“十三五”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16%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用10多年时间把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2003年的1.25%提升到2018年的6.08%,为我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更要看到,我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设施落后,思想观念滞后,公民科学素质总体偏低,与我国发达地区差距仍然较大,2018年上海、北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21.88%和21.48%,追赶发达地区依然任重道远。”自治区科协主要负责人说。
为了确保实现今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16%的目标任务,我区下一步抓住关键点精准发力:抓好重点人群,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土壤。面向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要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和条件,把青少年科技活动贯穿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各阶段,推动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有效融合,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群体。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加强科学素质培训,丰富三农科普资源,优化政策供给,全方位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制造业劳动力素质和鼓励创新为抓手,建立终身学习的有效机制,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大军。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强化党和国家事业中坚力量的职责定位,积极把科学素质教育进一步纳入各类干部培训,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更好地引领科学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科普服务设施布局。要统筹推进各类科普场馆、基地建设,营造全社会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环境,进一步完善优化科普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科普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发展社区科普书室、公众科学素质体验馆等基层科普阵地,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要认真落实各类文化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建公益性科普设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科普展示场馆。大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向公众开放,充分发挥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7日发布第20号通告。通告称,从3月17日零时起,对所有境外来汉(返汉)人员实施申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