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哈尔滨3月18日电(记者 杨思琪)2月底的一天,一通电话让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咨询师徐娟心头一颤。电话那头,一直沉默不语,急促的呼吸声异常清晰。电话这边,徐娟立刻判断——这可能是一个危急情况。
“同学,你好,你有什么困难,老师都会帮助你。”温柔的声音让对方得到释放的空间,从小声啜泣变成放声大哭。随后,徐娟慢慢询问她的基本信息。
原来,女孩是学校一名大一学生,曾在去年诊断出抑郁症,一直服药治疗。疫情期间,她一直居家隔离,逐渐减少了药量,开始变得情绪低落,不爱吃东西,也不愿和人交流。
一边进行紧急危机干预,一边通过备用手机联系学校危机干预工作小组,与学生家长取得沟通……经过3个小时的忙碌,家长对这名学生进行了安全看护。后续咨询中,徐娟认真聆听学生倾诉,给予有效回应。
“每个求救电话背后都有一个需要关爱的心灵。”1月30日以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4名心理咨询师全员上岗,为居家隔离学生提供危机干预与救助、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增强心灵免疫力。
徐娟说,疫情期间,一些学生对自身情况变得敏感,这是自我关照的反映,也是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开始练习着陆技术,并进行简单的呼吸掌控、身体感知等正念训练。
据统计,截至3月17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接到热线电话239个,成功进行危机干预12人,与莘莘学子共度特殊时期。(B)(11)
新闻推荐
疫情面前勇担当 战“疫”春耕两不误 新区咸丰办平都村第一书记席军战“疫”侧记
本报记者袁欣“疫情不退咱不退,越是艰险越向前。现在必须战‘疫’、春耕两手抓,我是一名党员,只知道这场仗必须打赢!”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