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金发,身着志愿者红马甲,手持体温枪,在上海古北国际花园小区北门口,Angela Brussino正在对进出居民进行测温。每通过一位,她都会用中文说一句“谢谢!”Angela Brussino来自意大利都灵,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过中文课程,目前是名全职妈妈。平日里,她就非常热心,常参加社区活动。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第一书记盛弘介绍,在疫情开始后,Angela Brussino主动与她沟通,询问是否有自己可以帮忙的地方。目前,古北国际花园境外人士有750余人,占小区居民总数的1/3,其中日韩人士超过半数,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沟通机制的流畅、处置办法的高效、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社区治理的积累,都面临着考验。
翻译“防控疫情告知书”,外籍居民多次讨论用词
盛弘介绍,返沪复工高峰开始后,居民区工作人员就每天轮班,在小区门口值守,对进小区的居民、访客“一测、二看、三问、四登记”。于是,Angela Brussino也穿上了红马甲,承担起了防控责任。
“此前上海给予我了很多帮助,我认为现在是我回馈社区的时候。”Angela Brussino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抗疫措施非常有效。这位意大利居民也呼吁更多的外籍人士能够理解和配合社区工作。
外籍志愿者Angela正在与社区居民沟通,填写表格。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图
“我们有42个自然小区,3万余常住居民,其中一半来自境外。疫情到来时,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盛弘说,为此,荣华居民区将社区里每一项涉及全体居民,尤其是外籍居民的疫情举措、政策都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发布。
居住在荣华居民区的中外居民返沪后,都会在小区进门登记处看到一张张四国语言版本的“融情卡”。小卡片上简洁明了地告知返沪居民要主动配合登记和自我健康管理,并注明了发热门诊的地址、长宁区疾控中心应急电话、“12345”市民热线、上海市外事办网站地址、属地居委会和物业联系电话等联系方式。
为了迅速向来自境外的居民“讲明白道理”,社区里有不少像Angela Brussino外籍志愿者挺身而出。平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洋议事员”戴维·波特,就主动担任了“防控疫情告知书”的翻译工作。他反复研读中文版,将其迅速译成英文版,张贴在社区醒目处。
盛弘说,目前海外确诊新冠肺炎的国家,几乎都有相应居民住在古北国际花园,对疫情发展非常关心。得知要翻译审核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外籍居民们更加认真,多次讨论用词,避免表述模糊或夸张,确保信息精准。
每天上门给713名居家隔离人员测温
此外,随着入境返沪人员与日俱增,在古北国际花园,居民的居家医学观察也成关键。
18日下午3点半,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程頲和同事,与志愿者徐承中一同进入古北国际花园,对一位从日本返沪的日籍居民进行居家隔离告知。
“你好,我们是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新冠疫情防疫的要求,我们对你进行居家隔离的告知。”程頲用中文说完后,一旁的徐承中会将内容翻译成日文,在仔细询问了个人信息后,医务人员为隔离人员分发了隔离告知书、承诺书以及健康监测表。
程頲告诉这名日籍居民,在接下来的十四天内他需要居家隔离,其间医务人员将分上、下午,每天两次上门为他测温。如果他有午休习惯,可以领取一份耳温枪,每天下午自行检测,并将数值通过微信告知工作人员。
程頲介绍,目前,他们每天要上门对713名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为此,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各科室临时抽调并组建了一支32人的应急小分队,进行社区医学上门检测。(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首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名单
3月16日,农业农村部确定81家养殖场为全国首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并向社会发布达标养殖场名单。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