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如果说医护人员是身在一线的战士,那么从事CT等影像学工作的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扫雷兵”。自疫情发生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冲锋在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直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
2001年毕业的李保生,从当年7月起就来到了该院放射科工作,是一名熟悉呼吸道感染防控和影像学检查的资深技师,更是一名拥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放射科副主任技师的他主动请缨:“请党组织把我安排到最前线。”他说,放射科作为辅助检查科室,每天都要接触疑似患者,受感染的风险极高,他也有过担忧,害怕自己感染,更怕传染给家人。但医院每天都做好消毒、清洁,充分防护,让他增强了信心。“如今,全院感染工作防护措施做得很好,检验的仪器设备也非常先进,它能够快捷、准确地发现肺部病变,做出初步诊断,有利于病人的筛查。通过肺部病变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转归,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他说。
除了放射科的技师们在一线战“疫”外,该科护理人员也在忙碌、认真地辅助医生技师们完成工作。据了解,放射科的护士们主要负责与急诊科、发热门诊等科室相互合作,让患者按照预定“绿色通道”进入放射科进行检查。而且在病人到来之前,他们会做好通道上的疏散工作,通知技师们做好检查准备,并对科室进行消毒。检查结束后,护士们会对科室进行第二、第三次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该科副主任护师甘璐说:“我们科室护理人员共有12人,‘95后’的就有6人,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没有被疫情吓倒,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每人都写了请战书,要求把自己安排在第一线。”
抗击疫情,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影像学检查就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战“疫”一线高风险场所。如何守好这道防线?放射科则根据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指导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相关科室联合制定了接诊、消毒处理流程,对各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新冠肺炎变化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疾病诊疗方案、医院感染防控、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各方面内容,认真抓好防控落实。
在疫情面前,右医附院放射科全体成员勇挑重担,尽职尽责,以无畏精神坚守岗位,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该科副主任、暨南大学在读博士生吴英宁副教授,年前就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每天第一个到岗,及时协调好科室事务,把好病例筛查第一关。他说:“放射科是24小时全天候待命,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与时间赛跑,早日打赢这场硬仗。”
新闻推荐
原创纪实人文频道纪实人文频道昨晚播出的《温暖的一餐》大家都看了吗?还没来得及看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拖至文末点击“阅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