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都要经历开学第一课,许多人从中获得励志力量。今春的开学第一课注定不同凡响。
有位老师这样说:“此次疫情发生后,国家并未广泛发动志愿者驰援武汉。因为应对疫情需要非常专业的医学技能,只有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冲在第一线,普通人去了,反而让疫情更加严重。”他循循善诱:就算你无法成为钟南山那样的国士英才,也要尽最大努力去读书,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切不可因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被迫谋生;努力读书,方能不负此生。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经历许多次开学第一课,其中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
孙明老师是我初三年级的班主任。1983年秋季,孙老师接手教我们。时光荏苒30多年过去了,老师那些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依然响在耳畔;他手执教鞭、靠在教室门框边上,望着我们走进教室的神情面貌清晰如昨。
开学第一课,孙老师并没有讲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举着一名上届学长的师范录取通知书对我们说:“娃子们,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哪一个要是也拿到这个红本本儿,你这一辈子就衣食无忧咯!”孙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全班学生都睁大双眼,目不转睛盯着他,盯着他手里的通知书。因为个子矮,我坐在教室第二排,那个红本本儿清晰呈现眼前,就像一团火焰,发出深情召唤。我坐在那里,不由得热血沸腾,激动难抑……
当年,我们农村娃除了当兵,唯一上升通道就是考学“跳农门”,成为国家干部。只要考上师范、卫校、农校等中专学校,农村户口立马转为城镇户口。一旦考上中专,生活费由国家承包,每月大概供应34斤粮食和约20元生活费。那时考中专“难于上青天”。一个乡镇有五六个学区,每个学区管辖四五所村级学校。每个乡镇只有一所重点中学,生源来自各村小学前几名尖子生;每个学区也有一所普通中学,生源为各村未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重点中学一个年级有三个平行班,同学160人左右。每年中考之后先录中专、后录高中,中专分数线远高于高中录取线;只有在重点中学就读、中考总分排在年级前十位学生,才有希望考上中专。
为了如期获得那个“红本本儿”,我将“语数外理化政”六门主科教材内容背得烂熟于心,有一道习题不会做,都会寝食不安。在孙老师严格要求下,我学习成绩由年级前五六名一直向前冲,在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学期中考预选及中考三次大考中均稳居年级第一名,如愿吃上了“商品粮”。那年,我十六岁。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单纯朴素的愿望远比宏大空阔的理想更有吸引力,也更有说服力。孙老师从未对我们演讲豪言壮语,但他的朴实与务实品质让我终生受用无穷。
岁月不居,开学第一课也应与时俱进。当我初为人师,登上讲台,我给学生讲了两位身边人物的故事。一位刻苦学习成为科研人才;另一位成绩不好但不放弃努力,毕业后创业有成。我深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书山走出锦绣前程,然而每个人都须有拼搏奋斗的精神。
今天,如果我能重新面向学生,除了讲拼搏奋斗精神,还要讲挫折意识,以及包容共享胸怀。锐意进取、意志坚强、与人为善这三样品质,是现代公民立身处世的法宝。
新闻推荐
我国近九成新冠肺炎患者已治愈出院,针对此前四川、海南等地出现的复检核酸阳性情况,国家卫健委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