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刺绣的底稿。
张小红在工作室内进行刺绣。
张小红(右)在工作室内和一名绣工筛选适合进行夏布绣创作的布料。
张小红带着5名绣娘绣制的夏布绣《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小红的工作室内进行夏布绣《清明上河图》。
素雅的“纸面”上,晕染着简淡空疏的笔墨,渲染出苍秀简逸的山石……以麻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多年来,张小红不仅改良了夏布的品质,还创新出6种针法,因材施艺,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大大提高了刺绣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今年61岁的张小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的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初,从江西钢丝厂下岗的张小红,赴天津、苏州学艺归来后,凭着一手熟练的刺绣本领,在家乡江西省新余市办起了“渝州绣坊”。2009年,张小红带着5名绣娘,耗时1年,完成夏布绣《清明上河图》全卷,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4年,张小红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同年7月,她的私人博物馆——“夏布绣博物馆”在江西新余正式开馆。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天津4月2日电“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4月4日15时38分迎来“清明”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