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写道,有一天,东汉丞相曹操在府上设宴款待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两人一边品尝青梅果,一边喝酒聊天。正在说话间,天边突然刮起了龙卷风,一场暴雨眼看就要到来。曹操指着像龙一样的龙卷风,问刘备道:“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刘备回答说:“未知其详。”曹操于是接着说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在这里,曹操通过龙这种动物在各个时段的变化,来比喻英雄人物在不同时势下的状态或者说表现,同时暗示他自己是飞腾起来的龙,而刘备则是处于潜伏期的龙。
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龙”字。龙,lóng。
甲骨文的“龙”字属于象形字,像是传说中龙这种动物的形状。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意思是说,龙是鳞甲动物的首领,能在暗处隐藏,也能在明处显露,身体可以变小,也可以变大,可以缩短,也可以伸长,春分的时候,龙飞升上天,秋分的时候,龙潜入深水。“龙”的本义指我国传说中龙这种神异的动物。比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画龙点睛、叶公好龙,等等。根据古书记载,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与麒麟、凤凰、乌龟并称为“四灵”,是象征祥瑞的动物。
有学者认为,甲骨文和金文的“龙”字由象征枷锁的“辛”字、一个大嘴巴和长身动物的形状组成,“龙”字的意思是一种大嘴长身动物,拥有处罚所有动物的权力,是“动物之王”,由此引申出帝王、皇权的含义。比如龙体指皇帝的身体,龙颜指皇帝的容貌,龙衮指皇帝的朝服,龙飞比喻皇帝登基,龙鳞比喻皇帝的威严,龙种、龙孙指皇帝的子孙后代,龙舆、龙驭指皇帝的车驾,等等。
西晋历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道,刘备在新野驻军的时候,谋士徐庶前往拜见,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文中卧龙的“龙”,指能力出众的英才。
此外,车水马龙的“龙”,指形状像龙的事物。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句“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这里的“龙”指山势和山脉。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这里的“龙”指身体健壮的骏马。唐代诗人施肩吾的诗句“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这里的“龙”指宝剑。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是歌曲《龙的传人》中的歌词。为什么中国人又称为“龙的传人”呢?因为根据古书记载,我们的先祖,比如伏羲、女娲、黄帝、炎帝、神农等等,都和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们在学习“潜”字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潜龙勿用”的含义。事实上,经书《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就是通过龙的各种活动来阐述先民们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在中国,龙以强大的威力和变化莫测的特征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几千年来,这种文化符号解释着中国人能屈能伸、灵活变通的心性,也解释着乾乾刚健、自强不息精神的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龙的传人”一脉相承、延绵不绝的宝贵品格。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新闻推荐
待拍傅抱石《观瀑图》“露面”后惹真假争议 起拍价才166.88万元,多名专家认为是仿品法院回应:是否终止拍卖视情况而定
一幕瀑布倾泻而下,水势湍急,似有万马奔腾之势;远处,3位高仕静立……《观瀑图》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生前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