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记者从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麻柳沱、杨家沱、鼎锅浩等9个鱼类产卵场已建成投用,为“鱼妈妈”们繁殖产卵提供有利环境。据悉,这些人工鱼巢面积4.5万平方米,“鱼妈妈”们可以在这些鱼巢产卵育子,预计可增殖鱼苗约2700万尾,提高鱼类增殖效率,改善长江水生态环境。
据悉,鱼儿到产卵期后,喜欢在有水草和青苔的地方产卵,产的鱼卵附着在植物上。水流湍急的地方鱼卵容易被冲走,大片的水草在长江里也不多,适合鱼类产卵的天然场所较少。
长江重庆江津段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介绍,只需将水游草捆扎成束,一束束用竹框架固定起来,再将其投入江中,用竹竿连接成网格,便搭建完成。人工鱼巢不仅给产卵的鱼和鱼卵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还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护区内产粘性卵的鲤、鲫、鲂等多种鱼类繁殖。
据预测,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产鱼卵1万粒,共计可产鱼卵4.5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届时将孕育2700万尾小鱼。
◎江津日报记者 邓浩 苏盛宇
新闻推荐
绥芬河境外输入病例占全国11%。“中国公民切勿通过绥芬河口岸回国”,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日前的一条提醒让这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