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文人笔下的清明美食

来源:甘肃工人报 2020-04-13 08:55   https://www.yybnet.net/

陈佳

对于美食,文人向来不吝惜笔墨。而在他们笔下,清明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读来让人唇齿生津。

馓子当是最大众化的清明传统食品,古称“粔籹”“寒具”,是一种用面粉或糯米粉油煎而成的面食,多为麻花和栅状,入口酥脆香甜、口感甚好。“放翁”陆游在《九里》诗中曾咏道“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喜食,还专门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江浙沪一带,清明必吃“青团”。这种用草头汁(一般为泥胡菜、艾蒿、鼠曲草)糅合糯米粉做成的绿色糕团,色碧绵软。“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青团店时留下的诗篇。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专门记录了制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清明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节,民间素有“清明螺、赛肥鹅”之说。作家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一文中回忆了儿时吃螺蛳的情景:“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挑着吃螺蛳的还有苏东坡,尽管他自比老餮,却吮不出螺蛳肉,结果落得个“东坡食螺—慢慢挑”的笑柄。

江南素有在清明前食江鲜的习俗,其中最负盛名的还属刀鱼。刀鱼,又称“刀鲚”“鱽鱼”,因色皎洁如白银,状如出鞘尖刀而得名。宋朝人最痴迷吃刀鱼,酒鬼诗人陆游笔下叹道:“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诗人刘宰评价更高:“肩耸乍惊雷,鳃红新出水,佐以姜杜椒,未熟香浮鼻。河豚愧有毒,江鲈渐寡味。”意思是说鱼还未熟,就已是香味扑鼻了,这种滋味连河豚和江鲈都比不上。清代美食家、作家李渔称刀鱼为“春馔妙物”,并感言“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真是吃得如痴如醉。

清明食粥之俗,已历千载。唐朝人盛行喝杏粥,诗人韦应物在《清明日忆诸弟》诗中云:“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柳中庸也有《寒食戏赠》一诗传世:“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清明时节,也是桃花花开最盛的时候,以花入粥,别有一番风味。唐人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记载了洛阳市民食粥的风情:“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而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里也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可以想见,那粉粉的桃花漂浮在乳白的米间,花香伴着米香,只须小尝一口,春天的味道便顿时溢满了舌尖。

新闻推荐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姚秀英去世 享年89岁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姚秀英去世,享年89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4月13日消息,我们沉痛地获悉,昨日12时,南京大屠杀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文人笔下的清明美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