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生祥)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管理和修复,创新草地生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属地责任,青海试点推进“草长制”。通过建立五级“草长制”管理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草地资源保护管理发展模式和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据介绍,青海草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居全国第4位,是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区之一。“草长制”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草长”,负责相应草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目前,青海试点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已全面建立州、县、乡、村、社五级“草长制”管理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出台推行“草长制”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划分责任片区,落实责任人,构建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草地生态保护发展机制,形成保护、管理、修复“三位一体”的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草长制”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分解明确了各级的考核指标。
青海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全省全面落实“草长制”,建立草原管护网格化和管护队伍组织化制度,将草场承包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等活动纳入管护体系,形成全区域覆盖,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畜联动,遏制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维护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彭冰)记者从吉林省政府获悉,该省4月13日至19日以“1+7+N”形式开展服务企业周活动,通过召开全省服务企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