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出现不少因聚餐而引起的群体性感染,所以,各地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必须把好“入口关”,教育引导公众严防“疫从口入”。
首先,要全面推行分餐制。分餐制是指就餐时,一人一份饭菜,分开就餐。追根溯源,分餐制在我国源远流长。“筵席”一词就能证明这一点。古代就餐不坐凳子,全都席地而坐。将铺在下面的大席子称为“筵”,将每个人座的小席子称为“席”,合起来称为“筵席”,这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社会上兴起分餐热。但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分餐制也就随之消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又想起了分餐制。其实,分餐制具有预防疾病、干净卫生、餐桌文明等很多好处。所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可采取抓点带面、先易后难等办法,全面推行分餐制,以免“疫从口入”,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倡导社会、家庭使用公筷公勺。好多病毒如肝炎、感冒、幽门螺旋杆菌等,都会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间传染给他人。所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防止疫情传播,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湖南等省份明确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有的省份还将公筷公勺使用情况纳入餐饮服务单位评优树模标准,以此带动社会、家庭使用公筷公勺。这些省份的做法值得其他省份借鉴。相形之下,使用公筷公勺比分餐制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要积极倡导社会、家庭使用公筷公勺。这看似麻烦了点,但从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这点麻烦算得了什么?!
再次,用法律法规保障餐桌卫生和餐桌文明。众所周知,餐桌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要求,包括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内容。各地立法机关在这方面也要积极探索,用法律法规保障餐桌卫生和餐桌文明。(G)(2)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昌4月13日电(记者邬慧颖)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针对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江西省结合防疫消杀、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