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攻击行为如何被大脑控制?科学家在小鼠大脑中发现“调节开关

来源:日照日报 2020-04-27 02:47   https://www.yybnet.net/

据新华社上海4月25日电 攻击行为是大多数动物重要的本能行为之一,也是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攻击行为发生的神经机制,可为病理性攻击行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研究组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大脑中发现了攻击行为的“调节开关”。

据许晓鸿研究员介绍,小鼠感知外界入侵者的刺激后,从调整自身状态,到最终输出攻击行为,整个过程需要大脑内一系列“核团”的参与。其中,主要以“下丘脑腹内侧核”为核心,其他脑区与其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参与攻击行为的发生。

大脑结构分为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由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属于皮层下结构,此前科学家对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皮层下结构,对大脑皮层中是否有与攻击行为相关的神经机制研究甚少。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上海市相关项目的支持下,许晓鸿带领查茜、王蕾等研究组成员,对小鼠大脑皮层在攻击行为中的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以“Vglut1”分子作为小鼠大脑皮层的分子标记物,从“下丘脑腹内侧核”溯源而上。结果,在小鼠大脑皮层的后杏仁核区域,发现了一群Vglut1阳性神经元。在小鼠面对入侵者时,这群具有特异性的神经元活动水平越高,小鼠越容易发动攻击行为。

此后,许晓鸿研究组采用了药理遗传学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激活小鼠大脑皮层后杏仁核区域的Vglut1阳性神经元,可以在低攻击性小鼠中增加小鼠的攻击性;而抑制该区域的Vglut1阳性神经元,则可以降低高攻击性小鼠的攻击行为。

“这项研究发现了大脑皮层中的Vglut1阳性神经元在小鼠攻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大脑皮层到下丘脑的直接投射,在小鼠攻击行为‘门控’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许晓鸿说,“这一神经机制,相当于在小鼠大脑中发现了攻击行为的‘调节开关’。我们将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进一步验证,以最终为人类治疗病理性精神疾病服务。”

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报道》(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

新闻推荐

推进各类企业职代会建设实现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阶段的跳跃 河北百人以上企业职代会将实现“三级跳” 5部门联合发文促进职代会规范提升,并将职代会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

本报讯(记者李昱霖通讯员韩丽杰)到2022年底,河北将利用3年时间,实现已建会百人以上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达到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攻击行为如何被大脑控制?科学家在小鼠大脑中发现“调节开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