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要:与唐朝相比,宋朝远没有盛唐的强盛,具体到南京这座城市,无论北宋或是南宋,都要比隋唐时期安定得多,也繁华得多。当时的南京,所谓“罗绮一城,富六朝之风物,弦歌千里,绵万世之衣冠”。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体例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逐渐定型化。譬如比较早的是《建康实录》,刚开始,一般都称为“记”或“图经”,譬如南朝宋的《丹阳记》和唐代的《沙洲图经》。当然,也有称为“志”的,譬如东晋《华阳国志》和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既有实录体,又有纪传体,叙事经常会有矛盾和重复之处。
到南宋时期,地方志的“志”,已经成为一种定式,《乾道建康志》则是以“志”命名的南京地区第一部官修地方志,有极大的开创性意义,所记止于乾道年间。关于此书的编纂,追根溯源,考据时间,有学者撰文做过详细考述。
南京的地方志,见于最早记载的是南朝宋山谦之所撰《丹阳记》,梁代陈代唐代均有志书,而宋代则为地方志修纂的兴盛时期,《郡斋读书志》就说:
《建康府志》十卷,《续志》十卷右帅史正志所修,而为之序,乾道五年三月也。庆元六年八月,帅吴琚续之,又为之序。
《直斋书录解题》上也说:
《建康府志》十卷,府帅史正志志道撰,时乾道五年。
史正志,字志道.也就是说,这本书由他组织编撰,时间是在公元1169年的3月。前面说过,史正志编撰的《乾道建康志》只是一部佚志,已没办法见到它的全貌。研究者做过统计,现存于其他著作中的佚文,共引录《乾道建康志》二百多条,内容涉及很广,疆域,沿革,山川,田赋,风土,祠祀,城阙,文籍以及古迹等。其中有一本《至正金陵新志·祠祀志》,引录的“寺院”多达八十二条,由此可见《乾道建康志》对于寺院记录之详细,同时也说明过去的这么多年,南京的佛教香火多么旺盛。
当然,在诸多记录南京的方志中,最权威,最有影响,应该还是《景定建康志》。乾道和景定分别是南宋的年号,而再后来的《至正金陵新志》的“至正”,已是元朝的年号,在中国古代,地方志是研究城市历史的重要文献,《景定建康志》名列廿四本南京传世名著,是研究南京历史无法避开的一本书.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从时间上看,景定年间已到了南宋晚期,当时的江东安抚使并建康府知府马光祖,在《景定建康志序》中说:
昔忠定李公尝言:“天下形胜,关中为上,建康次之。”自楚秦来,皆言王气所在。勾践城之,六朝都之,隋唐而后为州、为府、为节镇、为行台、五季僭伪观消,实开吾宋混一之基,南渡中兴,此为根本。章往考来,国志宜详于它郡,而乾道有旧志,庆元有续志,皆略而未备,观者病之。
马光祖所说的忠定李公,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李纲,马序说了史正志的《乾道建康志》不足,其实也就表扬《景定建康志》的所长。同时也说明,《景定建康志》与《乾道建康志》有着密切关联。这本书的编撰者周应合是在前志基础上,即根据史正志《乾道建康志》和吴琚《庆元建康续志》,重新编撰了《景定建康志》。
《景定建康志》是马光祖与周应合合作的产物,马是官,曾三任建康知府,在南京当父母官,累计十二年.“威惠并行,百废无不修举”。他被调任,“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再知建康,士女相庆”,由此可见,显然是一位政声非常不错的地方长官。周应合则是马光祖的幕僚,是《景定建康志》的实际干活者,没有官方背景,编撰这样一部大规模的地方志,也不可能。事实上,这本地方志的编撰,在当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南宋的乾道与景定年间,相差了将近一百年,政治形势完全不一样:
景定元年,也就是1260年,蒙古人对南宋的威胁非常严重。在前一年,忽必烈所部渡过长江,包围鄂州,一时间南宋岌岌可危。幸好此时蒙哥汗去世,忽必烈为争大汗之位,撤军北返。南宋亡国的危险暂时解除,“备边御寇”,以防靖康之变重演,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南京临近长江天险,“外连江淮,内控湖海,负山带海,为东南要会之地”,宋代历朝都很重视建康的防务,守住南京就可“壮外攘夷狄之略”,“恢北定中原之规”,此时的南宋朝廷,虽然无力恢复中原,但是考虑到建康乃北面之门户,只有加固这道藩篱,才能守住南宋半壁江山。
南京地区的重要性,促成了《景定建康志》的编撰。马光祖曾经说过,编撰此书目的,是“善有劝而恶有惩,往者过而来者续”,意思是要为当下和未来留下一份珍贵史料。事实也是这样,《景定建康志》完成不久,柔弱的南宋就令人心痛地亡国了。南宋亡国第二年,1280年,这本地方志的实际编撰者周应合也死了。
《景定建康志》是南京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在宋代就有过刻本“合为五十卷,凡一千六百余版,印标为二十四册,外目录一册”。到了明朝末年,流传几近断绝。清朝的朱彝尊求访此书不得,后在曹雪芹的爷爷曹寅那里,借得所藏的宋本二函十二册,全帙抄录,于是便有了一个抄本,收入《四库全书》,从此开始传世。
除了朱彝尊的这个抄本,清代应该还有过三个抄本,一为清初钱谦益所藏的十二册抄本,二为黄丕烈藏有的《景定建康志》旧抄本.三为钱大昕所藏抄本。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钱大昕的这个抄宋本,现藏于台湾。
1990年5月,中华书局曾出版过影印本,2009年9月,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的《景定建康志》,因为是新式标点,铅字印刷,非常适合读者阅读。
蒙古达达来了
蒙古铁骑开始横扫欧亚大陆,南京人根本不明白蒙古人是怎么回事。多少年来,抗金的口号已经根深蒂固,是南宋民众心中激荡的主旋律,大家记忆中,北宋亡于金国之手,如狼似虎的金兵,才是国家最大的敌人。因此在观念上,一是要防止金兵继续南下,要做好防范的准备,一是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将失去的北方领土收复回来。
没想到收复北方领土这事,最后靠着蒙古人的帮助,差一点完成。南宋绍定六年,也就是公元1233年,南宋派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襄阳府守将江海,率领两万军队,应蒙古人之约.合围金哀宗于蔡州。第二年,蔡州城破,宋军和蒙军分别从不同方向杀进城去,历时一百二十年的金朝至此灭亡,消息传到南京城,立刻是一片欢呼之声,毕竟一百多年的仇敌被消灭了,靖康之耻终于画上句号。
宋将孟珙将金哀宗的遗骨运回杭州,也就是南宋的京城临安,放在太庙里展示,告慰那些被金兵欺悔过的先人。南宋君臣举行盛大仪式,庆祝宋金世仇的了结。得意难免忘形,举国欢庆之后,可能是被金国欺负太久,朝廷又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扩大战果。
下期看点:就在元朝建立的第二年,蒙古铁骑拿下了襄阳。据说攻打襄樊,还是南宋降将刘整的主意,刘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他投降忽必烈以后,建议元军先拿下襄阳,浮汉水进入长江,顺流而下进取南宋。
新闻推荐
4月25日,足球运动爱好者在重庆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踢足球。日前,重庆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做好场馆消毒、体温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