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名女子因崴脚最终导致死亡引发大家关注,究其原由,引起死亡的原因竟是肺栓塞!一个普普通通的崴脚,怎么就带来了肺栓塞如此严重的后果?
血管外科专家指出,血栓并不是罕见的疾病,长期久坐不动、妊娠、肥胖、服用避孕药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血栓的形成,血栓通过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极有可能出现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即发生肺栓塞,从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久坐久站也容易引发血栓的形成。
100个血栓或有1人死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杨澄宇介绍,案例中“崴脚最后导致肺栓塞死亡”的情况在临床也属罕见,但下肢血栓却十分常见。“血栓可以理解为血流在血管内不正常凝固所形成的“血块”。由于血液在全身流动,下肢的血栓很可能随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时脱落进入肺部,栓塞肺动脉,出现肺栓塞,从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他解释。
“血栓属于急症,一旦形成血栓,很可能在24小时内出现肺栓塞。30%的血栓会引起肺栓塞,其中1%的肺栓塞会引发死亡。”杨澄宇介绍,大多数血栓并不会威胁生命,也可能没有任何的身体症状,但急性的、严重的肺栓塞仍然会引发死亡,100个血栓患者就可能有1个会出现因肺栓塞而死亡的情况。
久坐久站是血栓高危人群
“就肺栓塞而言,久坐久站、妊娠、长期卧床、长途旅行、肥胖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女性围产期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比较容易结块,因此孕产妇要尤为注意。此外,服用避孕药、恶性肿瘤、下肢手术、肾病综合征、肥胖、有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等人群属于血栓高危人群。“还有一类人属于易栓体质,体内缺乏S蛋白和C蛋白,较之他人更容易出现血栓”,杨主任说。
单侧肢体突然肿胀需警惕
杨澄宇指出,血栓的进展迅速,因此当发现单侧的肢体短时间内突然肿胀、疼痛,则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血栓。“新鲜的血栓很容易进行溶栓治疗,复通血管,不会留下后遗症”,但若不及时处理,则形成的血栓长期凝结于血管中,使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并引起肺栓塞。
做这些“小动作”可预防
假期长途旅行的朋友在旅途中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长时间坐着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如果条件不允许,无法行走,坐着时也可以尝试做踮脚或勾脚的动作,这样做可锻炼小腿肌肉,加速血液的循环与流通。此外,穿静脉弹力袜对长途旅行预防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运动如何“对症饮食”
饮食得当,运动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经常运动的人最好多补充些蛋白质。蛋白质不仅存在于蛋清中,蛋黄里也有大量优质蛋白,还有胆固醇、脂肪、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非常高,两者一起吃,所提供的营养才丰富。补充蛋白质要在运动结束一个小时以后,否则体内乳酸会分泌过多,使人感觉更疲劳,不利于健康。
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能够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打球者除了正常饮食,可以多喝一些汤,其中丰富的钙质和一些氨基酸有助于锻炼。由于这些运动使人的视力活动紧张,还应给予充足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必要时可以服用适量鱼肝油。
对于想保持体形的人来说,体操、舞蹈应该是首选的运动项目,但这种运动并不会消耗大量的脂肪。因此,在饮食上,对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应该低一些,主要用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米饭就是一种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最佳食物,能使你在运动时精力更加充沛。姚赞原白恬
新闻推荐
研发进展如何? 安全性有无保障? 何时能投入使用? 新冠病毒疫苗大揭秘
新冠病毒疫苗作为抗疫“终极武器”,万众期待。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如何?安全性有保障吗?何时能投入使用?针对这些问题,近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