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四停四”管理措施实施已满两周年,中心城区工作日外地车出行比例下降43%,一定程度遏制了交通拥堵的恶化。
7月1日,澎湃新闻从广州市交警支队获悉上述信息。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精准管控以“异地上牌,本地使用”方式规避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的车辆,广州自2018年起实施“开四停四”管理措施。
“开四停四”由来
大洋网2017年曾报道,2015年4月后,广州的交通拥堵指数忽然飙升。当时,网约车兴起,大量外地车涌入广州中心城区本地化使用和营运。报道中指出,2015年以来,广州市中心城区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2016年8月已达到40.7万辆,晚高峰外地车的比例达到28.59%。
2018年6月,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布《关于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自当年7月1日起,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驶入管控区域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以上,这一措施即为“开四停四”。
至于为何不参考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做法,在中心城区更大范围限制外地车的通行?羊城晚报2018年曾报道,考虑到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开放的城市,需保障广州与其他城市之间政务、商务等活动。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制定管控措施时以最大限度降低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为原则,充分借鉴了北京、上海和贵阳等城市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最终确定采取采取“开四停四”的措施实施管控。
“开四停四”成效明显
广州交警今日对澎湃新闻表示,“开四停四”管理措施实施以来,广州综合施策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市中心城区内工作日全天外地车出行比例下降了43%,晚高峰运行车速提升20%,一定程度遏制交通拥堵的恶化。
广东电视台《南方财经报道》曾在2019年报道,“开四停四”管理措施实施一周年,广州闲时的交通状况有所好转,但早晚高峰期到来,堵车依然比较严重,仍属“中度拥堵”。报道中还指出,有经常往来广州的外地车主表示,“开四停四”让他们的出行受到一定影响。
2020年7月1日,广州交警还公布了复工复产以来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据广州交警介绍,当前广州小汽车出行基本恢复到常态水平,但公共交通仍未完全恢复到常态,早高峰比常态拥堵,晚高峰基本持平,平峰回落快。
据广州交警介绍,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市民出行仍倾向选择小汽车,部分原选乘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转移到个体化出行方式上;二是出行时段相对集中,特别早晚高峰与通勤出行需求叠加显得更为明显。另外,近期受雨水恶劣天气等影响,交通运行有时呈现拥堵状态。
广州交通管理推进无人机应用
据广州交警介绍,近年来,广州交警以“智慧新交管”为中心,致力于科技引领,切实推动“智能管理”向“智慧管控”升级。
一是依托“125”工作机制,升级“智慧新警务”模式。全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警务运作机制的变革,以精准违法查缉提升整治效能,高效处置交通拥堵等事件,并探索建立交通事故多发点“六环治理新模式”,树立“大数据”、“大实战”理念,精准治理了43个交通事故多发点。同时,将“125”工作机制全面嵌入源头管控环节,开展企业精准源头监管,探索大数据精准治理的广州模式。
二是探索推进无人机“实战应用”。成立“无人机”工作专班,搭建警企联创合作平台,建立“一个平台、三大场景”应用体系,推进“无人机”在事故现场勘察、交通流视频采集、高速公路巡检等方面的应用,形成“空地一体化管控”模式。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近年来,广州深入开展交通拥堵问题集中治理,主要从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入手,采用综合性交通改善措施,并根据城市交通动态变化的特点,建立起滚动开展微观交通拥堵点治理改善的工作机制,按年度排查城区常发交通拥堵点,研究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持续畅通道路交通瓶颈节点,提升道路通畅水平。
新闻推荐
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本文图片上海城投集团供图当垃圾分类投放成为好习惯,你知道分好的垃圾最终去哪儿了吗?7月1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