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杜鑫)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近年来北京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从1994年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斑羚、大天鹅、灰鹤、鸳鸯等6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野性都市”。
城市不能是生物多样性的“荒漠”,人与野生动物分享绿色家园才是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终极形态”。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向城市“进军”,与首都市民“亲密接触”。比如,以往只在房山十渡地区出没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栖息范围从房山逐渐扩展到海淀、昌平等北京市各区,“房山黑鹳”变身“北京黑鹳”。
城市中野生动物的身影越发常见的背后是近年来首都城市绿化的不断升级。据介绍,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提出要重塑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规划上力求与周边绿地实现互联互动,方便野生动物“走亲访友”,种的树也都是动物们喜爱的蜜源、食源植物。无论是种进二环内的一处处城市森林,还是嵌入楼宇之间的小微湿地,不但为首都市民带来了大自然的野趣,也吸引着野生动物到城市里“定居”。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科科长史洋认为,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频繁现身也得益于近年来首都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北梦原)记者今天从商务部获悉,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721.8亿元,同比下降1.3%(折合679.3亿美元,同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