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职工展示金箔装饰的圆扇(2019年12月12日摄)。
68岁的王必生是江苏南京人,1973年进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他致力于技术革新和改造,参与机械打箔机、自动打箔机的研制。2009年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金箔锻制技艺,俗称“打金箔”,历史悠久。在南京一些地方,金箔生产仍然延用古代传下的制作工序,锻制过程包括化金条、拍叶、做捻子、沾捻子、打开子、装开子、出具、切箔等。
目前,王必生所在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工厂把人工打金箔的遗址保护起来,并成立了金箔大师工作室,加强金箔技艺的推广,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已经退休的王必生被工厂返聘,负责打箔技艺展示和传承。他说,现在机器打箔越来越多,但人工打出的金箔的更加柔软,齐整。他希望这一传统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新闻推荐
7月16日,工人在河北省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一家化纤企业的车间工作。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