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天,烈日炙烤,每个人避暑方式各有不同。有人选择到承德等避暑胜地旅游度夏,有人选择遁入海边与海水嬉戏,有人则整日闷在家中享受空调的凉意。我对付夏天的办法是读书以消暑。
读书消暑,古已有之。唐朝名相裴度夏天喜欢“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王安石“畜一驴,每食罢必旦一至钟山。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归,率以为常。”王安石吃了早餐后就带着书骑着毛驴到山林里读,困了就地睡觉,常常是太阳快落山时才回家。宋末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夏》中写道:“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2016年6月,我带孩子到广州一所高校参加自主招生考试。6月的广州酷热难耐,白天不敢出门,只有在晚上出来纳凉。我在校园内散步,看到一间教室灯火通明,偌大的教室只有一名学生在看书,教室内没有开空调,只有头顶的吊扇嗡嗡作响。我轻轻走进去,同这名学生聊起天来。原来他也是安徽人,暑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勤工俭学,晚上就到教室里读书。我问他,热吗?他说,把精力全神贯注于书本时,热的感觉抛之云外了。真是一名勤奋的好学生!
我对读书消夏也有深刻体会。1988年参加高考,名落孙山,遇到了人生第一个低谷。在那个漫长的夏日,我喜欢夹着一本书来到县城西大坝,躲进一片树林里,一读就是一天。当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名著时,焦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一生中总有失意的时候,不圆满才是人生。跌倒了爬起来,掸掸灰重新启程。用微笑面对坎坷,受挫折才能成功。这些理念都是夏日读书的收获。
读书何以消暑?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心静”的过程,所谓“心静自然凉”。夏日气温高,人容易烦躁,而当你打开一本书籍,静下心来遨游书海,汲取作者的智慧,滤去多余的杂念,那种惬意与凉爽外人怎能体会到呢!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炎炎夏日,正是读书好时光。读书可以消暑,不信你也试试。
新闻推荐
“上海发布”微信公号7月17日消息,上海市卫健委今早通报:7月16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