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不就是见得多了习惯了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就这么解释的:“现在用‘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原本以为,看惯了某些现象习以为常了,就看淡、看空了。没想到词典上单独解释“司空”是姓。成语解释中括号注明,司空还是古代的官职,古代中央政府掌管工程的长官。到了唐代,司空的官职位居正一品,官职相当高。那么这位长官“司空”是谁,又“见惯”了什么呢?相传这个“司空见惯”还真非同寻常,居然牵涉到两位唐代大诗人。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瞧,司空见惯就出自这首诗,作者正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对,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暂凭杯酒长精神”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刘禹锡一生坎坷曲折,屡遭贬谪。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其凄惨状你都无法想象。然而,刘禹锡一直没有堕落,而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傲娇处世,和柳宗元、白居易都是好朋友。
刘禹锡怎么会写出这“司空见惯”诗作的呢?这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诗人李绅。史料记载,李绅在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因为自幼好学,李绅从小就才学出众。青年时的李绅因为遇到农民每日劳作而没有休息的时间愤怒写出了《悯农》,影响颇大。作为一个诗人,李绅从来不甘于做一个悠闲山林的诗人,而是一心跻入官场,成为唐朝官员。可他偏偏是个忘了本的官员。公元833年,李绅去浙东上任。到了苏州地界,当地有人设宴接待李绅,李绅想起在苏州任刺史的刘禹锡,慕刘禹锡之名,便邀刘禹锡一起赴宴。没想到这一赴宴,刘禹锡被惊呆了,歌妓之美之多,服装之华丽,堪与皇宫里的相媲美。各种美酒佳肴更是应接不暇,场面估计刘禹锡有生第一回见,让刘禹锡真是大大地开了眼,也辛辣地刺了眼。于是席间作了那首《赠李司空妓》,狠狠讽刺李绅:这种奢华,你李司空见惯不怪了吧,有这么多闲工夫,不多关心关心百姓,你这哪里是邀我喝酒赴宴啊,明明是来显摆,如此奢靡,看得我眼馋得肠子都断了……
不知这位堕落得全然已无“悯农”之心的李司空读了这“司空见惯”作何感想,反正刘禹锡是不畏权贵、敢说敢写的“硬茬”,也不怕得罪谁。
司空见惯,常见常用,却很容易被用错。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得很自然,便不可以用这个成语。如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黄昏太阳便在西方落下,这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本不该发生,但又是常会发生,用这个成语就比较恰当。如同当年刘禹锡亲眼所见的李绅之奢靡,李绅享受的宴席、歌妓,对于晚唐官场而,便可以用司空见惯这个词了。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有一些字、词、句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表达的意思已经与最初的含义不完全一致,甚至是相左的,就像“衣冠禽兽”。还有一些词语,则长期被世人误解误用,很有必要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貌。基于此,本版特开设“字斟句酌”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字斟句酌”栏目,投稿信箱:whrbzfkb@163.com。
方根秀
新闻推荐
7月19日,广东统计信息网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