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无人艇获得水上水下一体化三维数据,可精准算出堰塞湖容积,获得两岸山体及滑坡体的体积。
在今年的防汛救灾工作中,不少“黑科技”的应用重新定义抗洪“战术”。7月24日,搭载特殊装备的无人机、无人艇出现在湖北恩施屯堡乡马者村堰塞湖现场,它们结合北斗定位技术,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了对灾害点的三维“CT”检查,为后期救灾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受强降雨影响,7月21日,恩施屯堡乡马者村发生山体滑坡,并在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
多雾阴雨天及泥泞的道路为灾后勘测带来了影响,应急管理指挥部紧急找来专业设备进行“支援”。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无人艇搭载多波束测深仪,它们上下协同能快速获得水上水下一体化三维数据,这既可以精准计算出堰塞湖的容积,又能获得两岸山体及滑坡体的体积。
设备运转起来后,后台生产三维图。三维图将现场地形进行无死角展现,并且精度控制在5至25厘米以内。加上北斗助力,现场信号稳定,使得作业效率得以提升。
(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崔学飞通讯员苏雯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先进经验,青年路街道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仍有许多不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