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再见,“老伙计”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28 02:40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转向架事业部构架车间内,写有“17米龙门铣‘服役’34载光荣‘退役’”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数十名企业员工整齐列队,共同送别“老友”。他们中有退休30余载的耄耋老者,也有新进公司的年轻人,大家纷纷脱帽致敬,眼含不舍。

企业给功勋职工办理退役仪式并不罕见,但为一台机器设备正式办理“退役”仪式却不常见。

“我们特地为17米龙门铣举办‘退役’仪式,是为了铭记历史、放眼未来。”该活动总策划、转向架事业部总经理丛德成告诉记者。

“自从接触到17米龙门铣床,我们节假日就没怎么休息过。工厂花大价钱买回设备,我们得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它的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只要编程无误,就会保质保量加工出既定产品。”作为17米龙门铣的第一代操作工,已退休的张忠荣从长沙专程赶回来参加“退役”仪式,并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进入大发展、大提速阶段,研制运能大、效率高、能耗小的重载电力机车成为国家重点攻关的科研项目,彼时株机厂开始针对转向架分厂设备、工艺技术落后的薄弱环节陆续进行改造,并“斥巨资”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进口设备。经过详细调查研究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株机厂从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以3000多万元购买了当时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7米数控龙门铣床等整套设备。

在不少株机人心中,17米龙门铣代表了一段艰苦奋斗的集体记忆:在效力企业的30 多年间,17米龙门铣助力株机公司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等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一代高速铁路电动车组“中华之星”、中国第一台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中原之星”、中国出口国外的首个电力机车项目TM1型电力机车……整体构架基本都由它加工完成。

第二代操作工周益平说:“受传统人工加工的限制,转向架构架生产工艺主要局限在板料加工,17米龙门铣投用后,可以加工整体构架。原来用时三四天才能加工出的构架,它一个晚上就能搞定,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当17米龙门铣进入株机厂大门时,刚刚从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进厂、后来成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周清和还不知道,自己将要与17米龙门铣相伴超过30年。

“30多年来,17米龙门铣乘风破浪,成为企业发展的见证,陪伴着株机人一路走来,站稳200亿元发展平台。”周清和希望通过这场退役仪式,能够传承17米龙门铣能打硬仗、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再造新株机贡献力量。

从一线走到管理岗位的周清和不止一次地强调“智能制造是公司的发展方向!”。

2015年,中车株机的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以全国第一名的身份入选国家2015年智能制造新模式专项,中车株机也成为全球首个建设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的企业。如今,该车间已正式投产运行,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人员精减50%,生产效率提升30.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以上。

据周清和介绍,株机公司现正筹划“转向架智能制造+”、设计工艺一体化平台及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涂装等项目,计划将智能化从部件推向整体,从局部升级到全局,打造“数智株机”、建立“智慧工厂”。

在这一背景下,老迈的龙门铣逐渐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节奏。此外,作为进口设备,其零部件更换、维修的费用同样很高。

如今车间里,更加先进的数控龙门铣床接替了17米龙门铣。这台仪器将接替17米龙门铣继续为全球客户生产研制更加绿色、智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助力打造轮轨上的“国家名片”。

“再见,‘老伙计’;你好,新未来。”抚摸着17米龙门铣熟悉的操作面板,当年负责龙门铣安装的已退休高级技师韩自强动情地说。

新闻推荐

全国扫黑办启动2020年第一轮特派督导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27日从全国扫黑办获悉,从7月20日起,全国扫黑办派出32个特派督导组分赴全国31个省(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再见,“老伙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