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用“知行合一”革除“世弊”

来源:大众日报 2020-08-04 09:25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俊介绍,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王阳明倡言知行合一,既为阳明心学的存在论哲学构筑了具体路径,又使阳明心学充满了鲜明的实践本位特征。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希望用以革除以“知”求名利的弊端,解决朱子学的社会化的运用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知道的事情,不一定能做到

何俊说,知与行的问题,是一个自古以来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比如,经过验证,叩齿是一个很有效的健身养生方法,做法也很简单,早晨醒来或者晚上睡觉之前,每次叩齿几百下,坚持一段时间,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这个道理都懂,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到。很多人想做,也许只坚持了三天,第四天就忘掉了。“这就是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是不是知就很容易呢?也不见得。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全世界能听懂的没几个人。弗洛伊德写成《梦的解析》,在柏林大学讲课,也只有两个人听。所以,知也很难。尤其是,人很容易被既有的知识束缚住,又增其难。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从孔子开始,“知”就已经获得高度重视。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对于仁,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仁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论语》开篇就提到“学而时习之”,就包含了知与行两方面内容,其中,学是知的过程,习是行的过程。孔子还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显然,知包括学与思,学而不思,就会产生迷茫。思而不学,同样很危险。这些话都表明孔子对“知”有了深刻的认识。

到宋代,朱子对知行也有新的解读和阐释。朱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注重行,而不强调知,那么,行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知道要去行?又如何知道怎么行?于是,朱子从理学的角度,又对此作了独特的说明。

心学思想,

对着理学思想提出来

何俊说,在孔子之后,阳明之前,儒家关于知行的论述仍然在进一步展开。在这方面,重点观察两位有“集大成”之誉的学者荀子和朱子。

荀子非常强调知与行的问题,而且强调行比知更加重要,“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把“知”区分成闻、见、知三个层面。《论语》谈到的是学与思,荀子把“学”的过程又细化,分成了“见闻之知”和在见闻之上的把握,即一个是感性认识,一个是理性认识。

宋代伟大的儒者朱熹,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以跟孔子相媲美。汉代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在佛教的刺激之下,中国文化又在内部产生了巨大的调整和整合。文明在发展,民族也发生了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的社会同时发生着很大变化,此前,中国社会是大户人家来主持的,平民依附于大户人家。唐代以后,大户人家慢慢解体,小户人家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大户人家能够做的事,小户人家就不能做了。比方说祭祖,大户人家祭祖需要有一个大的地方,建起宗族祠堂,排场也比较大。小户人家就难以做到了。

总之,无论是思想文化、种族血统,还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汉代以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了宋代,人们迫切需要为这样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建立一种有序性。朱子在创造性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文化,并经过创造性的转换,开创文化新格局,就如同黄河水奔流向海。朱子的思想,强调格物穷理、格物致知,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理走遍天下。所以说,朱子思想最革命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的文化注入了理性主义的光辉。

在中国原始文化中,宗教的气息、信仰的气息占了很大的部分,神话、传说、迷信混杂在一起。孔子完成了文化世俗性的转换,使得上古这种充满想象的虚妄的历史观念,转化为世俗的人文的观念。朱子就是在这个人文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理性的传统。

理性是分阶段的。孔子的时候也有理性,但到了朱子那里理性色彩更加浓郁,思辨力量更加强化。晚清以后,形形色色的思想一拥而入,可是为什么中国只欢迎德先生与赛先生,就是因为德先生、赛先生和中华民族自身的精神底色是吻合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科学与民主的内容。在这方面,朱子也是提供了思想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

阳明的心学思想,正是对着朱子的理学思想提出来的。

过分强调理性,有时很伤感情

何俊表示,就知与行而言,朱子一直强调的是知行相须、知先行重,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强调读书,强调做学问,是希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培养、确立起理性精神,通过理性帮助个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社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以此作为一个标准。然而,这又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天下读书人以此作为“敲门砖”,挖空心思地拿读书做学问去猎取功名利禄,去追求荣华富贵,去追求势利,这就走偏了。

正是针对这样的世弊,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强调知最后要落实到实践中,这个“知”不是为了猎取功名,而是使自己能够达到“仁”的境界,成为圣贤之人。阳明的思想是针对朱子学弊端的,当然,这个弊端并不是朱子学本身的弊端,而是朱子学的社会化的运用所带来的问题。

提出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自然有其思想的内在的理路。这个理路就是他在“龙场悟道”提出的“心外无物”,这同样也是针对朱子来讲的。在阳明先生看来,如果培养理性是通过知识的探求、学问的追求去获得,人的精神就可能慢慢被引向外在的世界中去,从而使自我的主体性慢慢丧失。提出“心外无物”,就是说明人始终是理性的主体,这也是阳明核心观点之一。

从根本上来分析,阳明哲学的意义,是在理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确立起人的主体性,但是,理性很可能被淹没在对外在事物的认知上面。当理性过于强大的时候,又可能对精神上另外层面的内容产生遮蔽和扼杀。因为人毕竟不完全是理性的,除了理性以外,日常的表现其实更是感性的。因此,希望实现理性对情感的驾驭,就需要另外一种精神力量即意志的支持。

何俊介绍,阳明先生赋予了人一个丰满的主体——精神主体,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地明确了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说,“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由此看来,知行合一的提出,正是阳明先生思想的一个自然的延伸。

新闻推荐

西藏拉萨市原市委书记、政协主席赵俊文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拉萨市融媒体中心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原市委书记、政协主席赵俊文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2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两京十五日》2020-08-04 08:49
评论:(用“知行合一”革除“世弊”)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