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
据央视财经报道,为促进消费,加快旅游业复苏,多地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一元游”,甚至“0元门票”优惠等促销活动纷纷上线。
公众呼吁已久的门票降价,忽然间成为“现实”,这令广大游客兴奋不已。这种兴奋,反映在许多景区游客量的骤增上,比如,苏州在7月31日推出了“一元游园林百万大馈赠”活动,8月1日就有1万多人前往苏州各大园林景区。
国家相关部委不断督促景区降低门票价格,一个是出于惠泽民众的考虑,让更多人游得起;另一个考虑是,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国人旅游消费的潜力远未充分释放,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景区门票价格太高。国家从旅游经济战略高度考虑门票经济转型,使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景区经营者难以转变思路,总是变着法搞些明降实不降,比如拆解收费项目假降价。其中的问题,恐怕是后者思维方式陷入了“算小账”模式跳不出来。
疫情影响导致的旅游业萧条,给门票经济转型带来一次契机:如果很多景区都因疫情影响进入低门票甚至“0元门票”模式,必然会努力增加非门票、多元化经营收益。而景区只有发展到以多元化经营服务维系收益,以做大游客量维系景区多元化经营服务,才可能放弃门票经济。
低价门票、“0元门票”能不能常态化?不少网友都在问。于景区经营者来说,这显然还是个“算术”问题,如果门票价格越低,来的游客越多,游客越多景区收益越多,“游客量为王”胜于“门票价格为王”,景区自然不愿再恢复从前的门票价格;反之,若低价门票导致收益大降,行业复苏后,景区很难继续维持低价门票。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则迎来了一次趁势而为的契机:如果能将业绩考核的重点由门票收入转向游客量,并逐步增加对景区非门票、多元化旅游经营收益的考核权重,就等于增加了门票提价的难度,告别低质量旅游发展模式自然会成为一种自觉。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岳虹妃本报讯8月12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伟到北郊镇小姜村督导调研挂包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设整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