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立秋过后,夏粮收购进程过半。记者14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获悉,今年夏粮收购进展相对顺利,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优质优价”市场化收购逐步成为主导力量,农户市场意识普遍增强,售粮进度较往年同期有所放缓,售粮节奏更加趋于均衡。
优质优价:市场化收购唱主角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抓好“两个收购”,既发挥好政策性收购托底作用,又积极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成为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最新统计表明,今年小麦市场化收购占比约86%,比去年同期高出16%。
前一段时间,由于农民阶段性“惜售”,以及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维持高位,小麦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目前,河北、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市场价格仍高于最低收购价,预计短期内价格将呈小幅波动态势。
农民种粮:卖得出更要卖得好
截至目前,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四省已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收购托市小麦121亿斤。新粮上市后,随着部分省份启动托市收购,江苏、安徽、湖北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小麦价格始终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
监测数据显示,7月底前后各主产区小麦价格在每斤1.12至1.22元左右,较去年同期每斤高0.02元左右;早籼稻价格为每斤1.12至1.4元左右,较去年同期每斤高出0.04元左右。
保供稳价: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截至8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881亿斤。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12亿斤,但与近3年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户风险意识增强。据今年开展的农户存粮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主产区农户存粮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民市场意识逐年提高,售粮更趋均衡,特别是今年市场行情较好,有些农民不急于售粮。
与此同时,入夏以来我国江淮地区出现较长时间汛情,也对购销活动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下一步夏粮主产区将立足保粮食能源安全,进一步做好汛期粮食收购工作。
针对前段时间小麦价格出现短时间小幅上涨,有关部门适时适度加强市场调控,近期小麦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总的来说,河北、山东、河南北部优质小麦产区优质优价行情明显;早籼稻收购开局良好;农户有粮卖得出,夏粮收购市场总体平稳有序。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微信公号“上海发布”8月14日消息,上海市卫健委说,根据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按照《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