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弯塘路小学本部15(5)班 王秦乾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许你记得古老悠久的喜庆春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寄托思乡亲人的中秋节,但你是否会记得一年中的24个小精灵——二十四节气呢?
8月2日上午,我参加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解读二十四节气”。这次活动让我对二十四节气尤其是立秋节气有了更多的了解。
早在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就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成为农历上重要的部分。“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夜上凉飕飕。”这便是形容早晚温差大的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北的时候。立秋来临,代表着秋季的开始。每当这个时候,降雨、风暴渐渐减少,气温也不再像夏天那样炎热难忍,农作物都会成熟,稻谷、小草、大树都会换上美丽的金装,整个大地一跃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金色。
立秋节气,农民伯伯有一个习俗便是“晒秋”。他们将自己的收获放在簸箕里,放到窗户、房顶、架子上,充分利用房子的每一点空间,给秋收的成果晒太阳。远远望去,房子好像变成了一座用五谷堆成的小山,又好像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大衣。还有一种习俗便是“啃秋”。农民伯伯会拿着西瓜、玉米棒啃一啃,脸上的笑容如同层层绽放的花朵越开越盛,他们把欣喜和满意全部抒发到这些瓜果上。而另一种习俗便是“贴秋膘”,因为夏天天气太过炎热,大家只能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而立秋的到来代表炎热已经过去,清凉即将到来,所以人们便以吃肉来弥补夏季的损失。
无论是惊蛰、芒种,还是大暑、立秋,或是白露、小雪,每个节气都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其中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二十四节气里流淌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像一艘永不沉没的小舟,荡漾在历史滚滚的长河之中。二十四节气铸成了历史长河中最珍贵、最坚硬、独一无二的宝石。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日前,全国妇联向广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