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孔子礼学思想刍议

来源:济宁日报 2020-08-26 21:45   https://www.yybnet.net/

陈晓霞

先秦时期礼乐崩塌,社会纷争动荡。生长于“周礼尽在鲁”的孔子, 看到周代礼制受到严重破坏,无法容忍这种僭越行为继续存在,孔子认为要制止这种“礼坏乐崩”的发生,就必须恢复和维护周礼的权威, 重新肯定宗法等级制度的秩序, 只有这样社会秩序才能维持稳定。孔子为礼注入了新的元素,并形成了礼学思想,力图通过恢复三代之礼而平社会之乱。孔子的礼学思想穿越时空,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礼的来源及孔子礼学思想

礼是随着“神”这一观念而产生的, 所以礼的本源具有宗教性质, 礼的形式就是通过祭神仪式体现出来的, 这一认识在《说文》中有所体现,“礼,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 从丰”, “示, 天垂象显吉凶, 所以示人也, 从二, 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说文》) 。当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不了解,对自然的依赖,在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情况下,便产生了神这一观念, 随着神思想的产生礼也产生了,这体现了礼的宗教性。《周礼·大宗伯》分礼为五:吉、凶、宾、军、嘉。“礼”作为社会各阶层的行为规范,也是历代社会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礼”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行为仪节、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及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都属于“礼”的范畴,“礼”作为历代社会意识形态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伦理观念和政治思想。

“礼者,君之大炳也”(《礼记·礼运》)。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把礼的形式扩大到社会的一切方面, 礼也便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春秋时期社会陷入礼崩乐坏的局面,身处这一时期的孔子,面对动乱的社会力图通过礼来恢复社会秩序,孔子在保持了礼的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变革了礼的内容, 孔子认为 “仁”属于内在的本源, “礼”属于外在的表征,“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而“礼”则是调节人和人及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其思想系统中是仁礼合一,无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要遵守礼,孔子认为人应“立于理”(《论语·泰伯》),孔子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论语·颜渊》),“不知礼, 无以立”(《论语·季氏》) 。孔子从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现仁并提萃仁,引仁入礼,仁礼互释。在孔子看来, “仁”是“礼”的本源, “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内在的, 绝对的;礼是外在, 是相对的, “仁”支撑着“礼”, 而“礼”又规范着“仁”,它们是互为补充的。“仁”是作为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礼”则是帮助具体实践这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外在形式,恪守“礼”即是践行“仁”,是仁的具体释放和施行, 两者相互支撑。礼包含了仁的思想, 恭、敬、和、俭则是礼的原则, 要从思想上来体会到“礼”的存在价值,才能从行为上更好的实行“礼”。在传承和创新中获得融洽,发挥礼密切伦理关系,进而改善社会关系, 最终调整政治关系的作用。孔子的礼学思想不仅发掘了礼乐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社会和睦、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对中国文化做出的一大贡献。

孔子礼学思想的作用

在《孔子家语》中有孔子与他的弟子论礼的场景,言游在向孔子请教礼的作用,孔子通过列举事实,告诉言游礼有利于调节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治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人处世交往,有利于君子人格的培养。在古代社会,礼不仅是道德规范, 也是社会的典章制度的体现。礼之所以值得人们敬重恪守,在于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具有升华人的内心世界的引导作用。《礼记·曲礼上》有云:“夫礼者, 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 别同异, 明是非也。”无论是在血缘关系上, 还是在社会身份和政治等级上, 都有亲疏远近和贵贱高低的差别, 都需要礼规范和加以约束, 从而使人人久处其中, 习以为常, 各安其位。诸如, 孔子弟子有子说:“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礼尚“和”, “和”乃国家、社会治理的目的和归宿。以礼治国, 遵循“和”的原则, 是古代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在古代社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礼所规定的基本政治关系,体现着礼具有差等, 规定着等级秩序的作用。对君臣父子做出严格的礼的规定, 做到名实相符, 不可僭越。“不学礼, 无以立” (《论语·季氏》) ,在现代社会里, 虽然没有了君臣的等级秩序, 但是, 无礼不立, 学礼、知礼、守礼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性,一个人应以“礼”为道德修养内容, 以礼为行为准则, 以富有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礼制来规范约束自我,避免出现劳、葸、乱、绞等不良现象,在不同的礼仪场景中, 恪守礼的原则, 懂得自我约束,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求同存异, 社会成员人人尊礼,礼就能起到调节人们关系,终将达到“和”的理想境界, 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美好。

从微观层面看, 礼与人们的道德修养,君子人格培养,处世交往都有关系。孔子说:“人之生也直。” (《论语·雍也》) 直心而发乃是人的天性。一个人能直心而动, 而不作伪, 这是成就仁德的基本素质。“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乱, 直而无礼绞”。(《论语·泰伯》)恭、慎、勇、直, 原本都是美好的品质,礼能让人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培育健全人格, 发出炫人的光彩。若不用礼来规范, 就会产生劳、葸、乱、绞的弊病。礼还是人们做事的准则,恭宽信敏惠, 皆与礼有关,一个人仅有优良的质性还不够,不学礼难以砥砺内在的文采, 也就无法达到仁德。只有学礼、知礼、立于礼,并去践行礼, 用礼慢慢完善自我, 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孔子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孔子礼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思想发展历程, 时至今日仍有巨大的价值。孔子的礼学思想继承了先古礼学的形式, 将仁注入其中, 秉承恭、敬、和、俭为礼的原则, 通过密切仁的伦理关系, 进而改善社会关系, 完善社会治理,达到调整政治关系,追求大同社会的目标。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与文化产生激烈碰撞,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会在各种思想观念里徘徊彷徨、犹疑不定。孔子礼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本标准,他的“尚德”思想对于领导干部锻造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勤奋刻苦、自强不息、博爱仁厚的品格, 培养温、良、恭、俭、让的气质, 具有很大的帮助。其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虽隔空穿越了两千多年, 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礼学思想是其所倡导的仁爱思想的外在表现,孔子讲“仁者爱人”,这种仁爱之心、慈善之意是孔子礼学思想的重点内容,主张首先从孝亲开始, 然后由己及人, 爱天下人。对于礼的尊崇, 孔子并不流于形式, 更注重各种礼仪在执行过程中所体现的礼的本质。在他看来礼仪形式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则是礼的践行过程中所传达的仁爱核心思想, 这才是礼的本质所在, 是现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孔子礼学思想的精华。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改革创新,推陈出新,为孔子礼学思想注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使其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充裕,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每个人都希望有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被别人认可和尊重, 由此而产生的自尊感, 会增强人们的自信, 进而成为未来走向成功的基石。孔子礼学思想中传达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礼仪, 做人为人处世的理念和交往中度的把握, 会在我们迷茫时指出一条希望之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基本礼仪, 显示的不仅是一种礼貌, 更是一种相互尊重的文明素养。而这种文明素养的养成, 就依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从而奠定崇善向德的慈爱之心。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 这种血亲关系, 是人们生命中的基本感情。每个人除亲人外周围还有许多陌生人, 都渴望得到父母兄弟姐妹等至爱亲情的滋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关爱和温暖, 只有别人通过交往中的礼仪,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爱心, 别人才会报之以慈善与友好。孔子礼学思想不仅是我们人际交往中最好的标尺,也成为我们架构与陌生人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从礼貌、尊重与善意中,人们彼此感受到温暖, 才会实现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互尊重、互相友爱、温暖和谐的文明社会里,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美满!

(作者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新闻推荐

浙江打造 新型研发机构集群

新华社杭州8月25日电(记者岳德亮)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省政府决定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孔子礼学思想刍议)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