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检旧箧,翻出不少二十多年间往来的书信,寄信人中不少是已作古的老先生,纸墨依然,斯人去矣,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许多往事,犹如昨日,大抵这就是书牍留给我们的忆念。
在这些书信之中,有二十多年前上海陈声聪(当时已九十高龄)前辈给我的手书,有施蛰存、朱家溍、郑逸梅、邓云乡、王锺翰、周绍良、刘叶秋、顾学颉等先生的来函,有周一良先生病中用左手写给我的便札,也有逯耀东先生在骤然去世前的华翰。至于在世师友和同辈朋俦的往还云笺就更是充盈箧中。每一封书信的背后都会有一段往事,那些活跃的、充满着不同风格的文字,就像一串记忆的锁链,将写作者的音容笑貌带至目前,一些若隐若现的生活场景在脑子里也被重作复原了。
自从电脑进入人们的生活,写作者纷纷换笔,于是手书的信札就越来越少,而以旧式八行笺和行楷书写的信件更是日渐稀少。但在我的一些年轻朋友中,也总有那么几位仍不弃此道,不但字体秀美,行文驾驭的功力也是卓尔不凡。
书牍又称尺牍,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以代言,言以达意,记事陈情,抒发胸臆,都将书牍作为载体。于是性灵溢于纸上,笑语生于毫端,对于接受书牍的人来说,开函诵读,又有一种无比的亲切之感。此外,中国的书牍又讲究称谓不讹、行款无误、封缄有法、纸墨相宜,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完美。因此可以说,书牍是具有文学、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美学与艺术价值的综合体。
书牍不仅有尺牍的别称,千百年来还被誉为尺素、雁书、雁帛、雁音、鱼雁、鱼书、鱼素、鱼笺、鲤素、尺书、尺简、尺翰、尺函、玉札、玉函、玉音、瑶函、瑶草、瑶章、瑶札、华翰、朵云、云笺、芝函、云锦书、青泥书、飞奴,等等,至于对他人书札的敬称,更是不胜枚举。
书牍的起源,以清代姚鼐的观点,是周公的《告君奭》。书牍的最早形式,应该是春秋战国时代国家之间和上层贵族往来的公书,后来在此基础上,逐渐完成了公书的私人化和尺牍由贵族向平民的发展。
明代被人们称为尺牍的辉煌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既有关注时政、针砭世事的淋漓之笔,又有论及学术、探究艺事、怡情山水、寄托情思的性灵之作,所涉猎的范畴极为广博,兼及历史、文学、哲学、思想、艺术等各个方面,如王世贞、屠隆、归有光、李贽、袁宏道、陈继儒、徐渭、汤显祖等人,都可谓文风迥异的尺牍大家。像为人所熟悉的《玉茗堂尺牍》,就是汤显祖的尺牍专集。清代秉承了明代的尺牍风格,有钱谦益、顾炎武、洪亮吉、吴锡麒、袁枚、李渔、俞樾这样大家的作品。清代中叶以后,开启了家书的兴盛,例如最为今天读者追捧的《板桥家书》和《曾国藩家书》等,这种家书中阐述的训诫已远远超出家庭的范围,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十四年抗战,大后方与沦陷区音信阻隔的艰难,一封能够知悉骨肉亲人生死存亡的家书,其价值又何止万金?前时接到南京卞孝萱先生的书札,提及他在抗战期间曾函请邵祖平教授为母亲做寿赋诗,此函经一年时间辗转万里竟未失落,邵教授接到信时卞先生高堂的寿诞之期早已过了。于是回信中才有了“缄书秦蜀惊遥远,万里云飞一个鸿”的感叹。其实抗战期间这样的事例很多。更遑论古代通信不发达,即使在平时,云山暌隔,借寸楮以报平安也不容易,一封书信可以上纾父母之远念,下慰儿女之孺慕,鱼鸿尺素也就成了维系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唯一介质。说到情,书信尺牍中最能够表达各式各样的情,诸如亲情、爱情、友情、柔情、豪情、闲情,等等,于是尺牍书信也就成为这种情感宣泄的载体。尺牍书信也不仅仅作用于异地的音信互通,即使是近在咫尺,有时也能传布不便于交谈中直接表达流露的感情和语言。
尺牍与文章的区别大致在于前者是写给特定对象阅读的,而后者是写给大众看的。旧式文人的书札互往,除去礼节之外,还有一种情调,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底蕴形成的情致。尺牍虽只言片语,也可见其心绪与忧患,人情冷暖也隐含其中。以诗词代书的形式也是中国尺牍常见的体裁,例如广为后人传颂的李商隐《夜雨寄北》、顾贞观《金缕曲》等,都是情真意切、极为感人的诗词尺牍。明清以来还有大量的书札尺牍论及学术,直抒个人的学术观点和见解,成为治学论艺文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明代董其昌关于书画方面的论述,就多见于与友人的往来书信之中。清末缪荃孙的《艺风堂友朋书札》,收录了当时著名学者一百五十七人的数百通论学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则容纳了极为丰富的版本学资料。
书牍之美,在于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可以任意挥洒,可以倾诉己所欲言。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情感的宣泄。书牍的讲究不仅在行文的流畅、文辞的典雅、称谓的得体,还要讲究法书的艺术。一般来说,法书宜用楷书或行楷、行书,尤其对尊长或新交,忌用草书。原因很简单,是让人一目了然,阅读便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信笺的式样虽多种多样(旧时公文多用十行笺,而私牍多用八行笺,根据笺纸大小不同,分为大、小八行),但对尊长或新交则宜用朱丝栏的八行笺,而用于吊唁或自己在服中(即为父母长辈戴孝期间)的信札忌用朱丝栏而改用乌丝栏。笺纸的折叠应是字迹向内,先一直叠,次一横折,大小略如信封。这是最为礼貌的式样。若是字迹向外则是反折,用以报凶或表示绝交,最应避忌。
一通书札能反映出人的个性与文化、审美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背景,难怪周作人认为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
《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自选集》,赵珩/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贵州省遵义市近年来着力“编”好国企党建“同心结”,按照“一企一品牌、一企一创新”的工作思路,将国企党建3方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