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在南北朝时,“始以花闻天下” 。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南朝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的花形,拂之不去,逐号“梅花妆”。其形状是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
南宋汪藻坐船路过开封,看见水中画舫里映帘而观的美人额妆,写下《醉花魄》:“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结儿梢朵香红扐。钿蝉隐隐摇金碧。春山秋水浑无迹。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让我弄不懂的是,寿阳公主,怎的“梅花落于额上”就“拂之不去”?这样“人皆效之”的“梅花妆”,想来如徐昭佩的“半面妆”,只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美容方法。徐昭佩作“半面妆”自有其原因,是为嘲笑梁元帝萧绎是独眼龙。
据《南史》记载,“(萧绎)初生患眼,医疗必增,武帝以下意疗之,遂盲一目。乃忆先梦,弥加愍爱。及长好学,博览群书”,“帝聪悟俊朗,天才英法,出言为论,音响若钟。年五六岁,武帝(萧衍)尝问所读书,对曰:能诵《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徐昭佩这样以貌取人,着实委屈了多才多艺的萧绎。
寿阳公主的命运与人生,是否真能如梅花一样芬芳?史载不多,只有这朵小小的梅花,将她的名字留在浮动暗香间。至于能不能勾人心魄,能不能留住人心,则当另论。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是谁为着内心缠结的离恨,特意将双眉画成远山般弯曲细长呢?她在期待什么?
武则天的贴身女官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有私情,不想被武则天撞见。武则天勃然大怒,当即拔取金刀,砍到上官婉儿的前髻,伤及左额。上官婉儿为遮掩伤疤,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谁知这令其更加娇媚。有宫女偷偷效仿,以胭脂在前额点红,宫中便有了“红梅妆”。只是从此后,上官婉儿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她是心灰意冷,还是期待“在沉默中爆发”?
同样是在南北朝,何逊任职洛阳时,由于思念昔日扬州官舍前的一株梅树,竟然向上司请求再去扬州做官。回到扬州时,花正盛开,他高兴得在花前整整徘徊一天,并写了一首《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这真是爱梅成癖。
在《诗经》时代,在梅子成熟时,男女青年相聚,姑娘把梅子掷给小伙子表示求爱。“梅”与“媒”两字音同,古人把“梅”视为“媒合之果”。
据说,李清照逃难到桃花坞后,看到大雪中的一株红梅,想着自己的身世,不禁流下泪来。她用梅花瓣粘出“独梅隆冬遗孀户”半联对子。人们不解其意。后来,一个读书人,在二月杏花盛开时,用杏花贴出“杏林春暖第一家”的下联。两位知心人相见,情投意合,终成佳侣。
这实在是厚诬古人。
想来,李清照这“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大家闺秀,再怎么落魄也不会到如此境地。何况,在那战乱的年代,谁还有心情为征婚而谈诗弄文呢?
□任崇喜
新闻推荐
清华大学医学院原院长董晨2020年赴上海交通大学任职后,原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的祁海已任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