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瘦肉精屡禁不止打了谁的脸?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1-03-18 02:22   https://www.yybnet.net/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再次出现——河北青县是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出栏70多万只,但养殖户为了增加出肉率、多卖钱,在养羊过程中,往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其实,“瘦肉精重出江湖”的说法并不准确,据央视报道,有饲料推销员表示,使用瘦肉精喂羊的做法“差不多有十年了”。巧合的是,“瘦肉精”一词被广大消费者熟悉,正源于十年前央视3·15晚会上的曝光。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时通报,在畜禽类食用农产品中检出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一种主要成分)。

瘦肉精长期存在、屡禁不止,首先是因为有利可图,加了瘦肉精的羊可以“一只多卖五六十元”。其次,相比使用瘦肉精带来的利益,相关人员需要付出的违法成本、代价并不高。一方面,被发现、查处的可能性、概率很小,正如此次报道揭露的,养殖户等相关经营者,可以轻松规避当地的监管检查,“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装载几只‘绿色羊’应付检查”“养殖户们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另一方面,即便被发现,面临的处罚也不严重。

能轻松规避的监管,显然难称好监管——几只所谓的“绿色羊”,便能蒙混过关,一两次或许算幸运,多年如此若说是巧合恐怕不会有人信。检查总是被提前通知、走漏消息,是否存在内鬼?

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一直强调“四最”,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最严谨的标准”已经有了——早在2000年,我国就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类药物,其后还修改完善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但“四最”中的后三个,或许尚未充分落实——使用瘦肉精长达十年,当地监管部门等到曝光后才“连夜”处置,如此后知后觉、被动的监管,谈何“最严格”?

要真正兑现“四最”,就要让违法者付出足以令其敬畏的代价,就要让监管者真正做到守土有责,不敢有丝毫懈怠和玩忽职守、“监守自盗”。

在“史上最严食安法”落地实施后,瘦肉精仍屡禁不止,这样的“打脸”还要持续多久?

新闻推荐

工信部严厉查处“App违规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等行为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16日从工信部获悉,针对媒体曝光的内存优化大师、智能清理大师、超强清理大师、手机管家pro四款涉及侵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瘦肉精屡禁不止打了谁的脸?)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