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首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牧童诗》,前两句刻画了乡村牧童骑在牛背上无拘无束吹笛自娱的惬意情景,后两句则抒发感慨:多少人在长安争名逐利,远远不如无忧无虑生活的乡村牧童,表达了作者内心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乡村儿童牧牛的恬静与闲适,吸引很多诗人赋诗填词。如唐代诗人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将牧童骑牛吹笛归来的一幕刻画得栩栩如生。历代画家亦不甘落后,绘制了许多牧牛丹青。玉雕师更是以童子牧牛为题材,在精美的玉器上赋予“牧童”新的艺术色彩。
这件清代青玉童子牧牛摆件,长14厘米,宽6.5厘米,高12.5厘米,武汉博物馆藏。玉质油润细腻,颜色白中泛青。玉器以圆雕、镂雕工艺雕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部,一个牧童横坐在宽厚的牛背上,短衫赤足,裤脚挽起至膝盖,竹笠背在背上。牧童将牵牛的缰绳压在屁股下,手持短笛,昂首目视前方,若有所思,似乎刚吹奏完一曲,正在考虑下一首吹奏什么?又似在想着天色向晚,要不要早点归去。牧童憨态可掬的俏皮模样,令人想起宋代诗人雷震《村晚》中的牧归场景:“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中部,一头丰满壮硕的牛正在浅水塘里慢悠悠行走,毫不顾及四足深陷淤泥,牛头侧扭,双目大睁,犄角弯曲后盘于牛颈,神态温驯憨厚,口中不紧不慢地咀嚼着一束长长的高粱穗,从牛尾上翘摇摆的情状来看,似乎很流连这脚下水塘,不想早点归去,形态生动逼真。
下部为水塘,虽只有薄薄一层,但从没入水中大半部分的牛足来看,可见水塘的深度。周边水波粼粼,在牛的趟动下荡起波浪。牧童与牛和谐、惬意的这幕场景,很容易令人想起那首校园民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令人对恬静闲适的乡村生活心生出几分向往。
牛身浑圆丰满,牛目、牛犄角、牛尾、缰绳、高粱穗上的纹路,以及牧童短衫上的褶皱,都刻画得清晰细致。玉器三个部分的比例设计可谓大小适当,以身形瘦小的牧童,衬托出牛身的硕大壮健,而泥足深陷的刻画,则显示出水塘淤泥的深厚,由此可见玉雕师想象力的丰富。
整件器物造型生动,形象塑造逼真,很好地突出了牧童无忧无虑、萌心可爱的一面,以及牛憨厚温驯的性情,通过一些细部动作的刻画,又使画面充满动感。雕琢工艺精湛,圆雕、镂雕并用,刀法娴熟老到,细致入微。
新闻推荐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6.1级地震 震感强烈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19日14时11分,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1.94度,东经92.74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