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为什么是中国》

来源:淮河晨刊 2021-03-22 09:14   https://www.yybnet.net/

上期提要:现在很多人说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道光皇帝昏庸,把林则徐撤职了,用了一帮投降派。其实这是历史对一个人的成全。道光皇帝把林则徐撤职了,从历史上成全了他,林则徐保住了他的英名。不撤林则徐,我们就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清朝到底为什么会败亡?说到底,是因为在新生的资本主义体制面前,封建体制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清末政治中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现象,同样也出现在“帝师”翁同龢身上。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师傅,甲午战争期间著名的主战派,也是李鸿章的激烈反对派。在修建颐和园这件事上,他暗讽慈禧是“以昆明(湖)易渤海”,意思是说,宁要休闲娱乐的颐和园,而不顾海防建设的生力军,其观点不可谓不尖锐。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位激烈的主战派,作为户部尚书,也在挪用海军经费,他不设法节减宫廷开支,反而将海军装备购置费停支了两年,用这些钱来缓解紧张的朝廷财政。翁同龢如此行事,既因多年与李鸿章深结宿怨的官场现实,更因满族中央权贵排斥汉族封疆大吏的朝廷背景。在“帝师”翁同龢及一批满族中央权贵的眼中,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削弱李鸿章,就要削弱这支舰队。“主战”与“主和”的争斗,不过是由承平延伸到战时的官僚倾轧。

斗来斗去,吃亏的只能是夹在中间的海军。在内外利害纵横交织的形势下,谁也不会将主要精力投入海军建设。一个政权将如此多的精力、财力用于内耗,怎么能有效迎接外敌的强悍挑战呢?

在从安宁迅速转向灾难的过程中,不仅仅侵略成性、掠夺成性、喋血成性的帝国主义是推手,我们长期沉湎于安逸稳定而对风险与变局一片茫然的精神状态、对对手缺点分析详尽而对对手优点一无所知的思维习性、以眼前享乐和手中权势为主要追求而不管明天血雨腥风的利益格局,同样是灾难的来源。如“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描述的:“一切政事皆系苟安目前,敷弄了局……大臣偷安旦夕,持禄养交;小臣斗巧钻营,便私阿上。办事认真者,以为固执而不圆通;上书直言者,以为浮躁而不镇静。”

看似强大的军队不敌歌舞升平的侵蚀

晚清政府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装备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27年时间内,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对一个既无明确的用款计划又无严密的收支审计的封建王朝来说,这是一笔太难弄清的糊涂账。但其投入无疑是巨大的。

姚锡光在《东方兵事纪略》中说,北洋舰队“其俸饷并后路天津水师学堂及军械、支应各局经费,岁一百七十六万八千余两”。这还仅仅是人头费、行政开支等项,可见水师的开支的确惊人。有人统计,不算南洋海军和广东、福建水师,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3,000万两。还有人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构造费用超过3,000万两,再加上舰船上各种装备器材的购置维持费、舰队官兵薪俸、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后路各造船修船局厂及官衙的开设维持费、海军人才的国内外教育培养费、海军学堂的开办维持费,等等,合而计之,清廷筹建海军的总投资在1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余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

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尤其是在政局剧烈动荡、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完成如此巨大的投入。持续将近20年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战争,已使清廷“帑藏支绌”,财政上几乎山穷水尽,又有“倭逼于东,俄伺于西”。东面先打发日本,后打发法国,不断地赔款;西面先平息“回乱”,后收复新疆,不断地支款。在这种情况下拆东墙补西墙,勉为其难地凑成对海军的投入,也算是挖空心思了。

而当年日本海军的投入是少于清朝海军的。从1868年至1894年3月,日本政府共向海军拨款94,805,694日元,合白银6,000多万两,只相当于同期清廷对海军投入的60%。

但自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添船购炮”的工作就停止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7,000多吨的铁甲舰“定远”“镇远”两舰本是亚洲最具威力的海战利器,大清陆军的毛瑟枪、克虏伯炮也绝不劣于日军的山田枪和日制野炮。但战争爆发后,丰岛海战失利,大东沟海战失利,接着旅顺失陷、威海失陷,半年时间内,30年洋务运动积攒的最大军事成果——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签下的《马关条约》更令中国遭受空前的割地赔款,连英国、法国这些旁观者都大跌眼镜,未想到中国竟然衰弱至此。

完全可以说,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于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甚至从总体上看,北洋舰队的优势还要稍大一些。

从软件方面看,北洋海军建立之初,就参考西方列强海军规制,制定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规程。其中囊括船制、官制、饷制、仪制、军规、校阅、武备等各方面,组织规程完备,对各级官兵都有具体详尽且十分严格的要求。而且舰队的训练也曾相当刻苦。琅威理任总教习时,监督甚严,官兵们“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语传令”,“日夜操练,士卒欲求离舰甚难,是琅精神所及,人无敢差错者”。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曾评价道:“其发施号令之旗,皆用英文,各弁皆能一目了然。是故就北洋舰队而论,诚非轻心以掉之者也。”

从硬件上说,该舰队在装甲和火炮口径方面一直保持优势。排水量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直到大战爆发前,仍然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舰,属于当时世界较先进的铁甲堡式,设计时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各装有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英寸。

黄海大战中,“定”“镇”二舰“中数百弹,又被松岛之十三寸大弹击中数次,而曾无一弹之钻入,死者亦不见其多”,足以证明它们是威力极强的海战利器。战前,日方赞叹“定”“镇”二舰为:“东洋巨擘”,一直以此二舰为最大威胁。当时,日方加速造舰计划,搞出所谓的“三景”舰,以对付“定”“镇”二舰,但直到战时,仍未达到如此威力。

在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在黄海海战中,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之间为11门对21门。据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则有26门,北洋舰队优势明显。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92:50的优势。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209:141占优。综合来看,不能说日方火炮全部占优势。

下期看点: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在布阵上陷入了混乱。提督丁汝昌的“分段纵列、犄角鱼贯之阵”,到总兵刘步蟾传令后,变为“一字雁行阵”;随后交战时的实际战斗队形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时间不长,“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整矣”。这种混乱致使今天很多人还在考证,北洋舰队用的到底是什么阵形。

新闻推荐

辽宁“店小二”式服务为民企纾困解忧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邹明仲“去年我们面对疫情影响仍然逆势而上,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上缴税金4287万元,这与政府部门的精准、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为什么是中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