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走出了北门,往前走了一段旱路,前面就是曾威震中外的三元里。
一八四零年六月,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军攻陷广州城,兵舰耀武扬威驶过西关内河上游,从泥城码头登陆。
一八四一年五月,一股英军又一次外出侵掠,闯入三元里村口东华里,侮辱菜农韦绍光之妻民间医生李嘉。韦绍光与众村民闻讯赶来,忍无可忍,当场手执锄头、扁担硬对英军子弹长枪和锋利刺刀。近身搏斗,曾随广东“十虎”之一的黄麒英习过枪棒、拳脚的韦绍光等人犹如猛虎出闸,顷刻之间,英军抱头鼠窜。韦绍光当机立断,马上召集三元里乡民凡十八岁以上的,都在东华里门外的三元古庙前集中,连夜派人通知附近各乡的乡民,并取出三元古庙里象征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星旗作为指挥令旗,同仇敌忾。
五月三十日,三元里一带103个乡民,手拿大刀、长矛、镰刀、斧头和锄头等武器云集中牛栏岗,加盟的还有西关的丝织工人和监生王韶光带领的客家打石工人,还有林福祥所率领的水勇,爱国士绅何玉成也利用社学组织去发动义勇联合抗英恩洲社学、升平社学等12个社学,并“飞柬”至南海、番禺、增城名乡联络,悉派青、壮年前来,共赴杀敌前线。
最终英兵大败亏输,望风披靡。
第二天,三元里人民会合从佛山、番禺、花县、增城、从化各地赶来的共四百多个乡的义勇,数万人将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誓要夺回侵略者侵占的炮台。只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刀戈如林,人头攒动,龟缩在炮台里的英军惶惶不可终日。英军全权代表义律带来的一队人马赶来救援,也被义勇围困而无法脱身。就在此时,驻守在广州的八千清兵却执行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从大北门悄悄撤离广州。义律如拾得救命稻草,马上派出汉奸,带信给余保纯,并向奕山等软骨头施压,南海和番禺两知县更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各行分化、瓦解之术。三元里乡民最后一批无可奈何地撤离,但广州城乡已贴满了揭帖:
倘英夷日后再入内河,我百姓若不再云集十万众,各出草筏,大刀长矛从不惧汝枪炮,截尔首尾,烧尔船艘,我等即非大清国子民。我们不用官兵,不用国弩,自己出力。杀尽你等猪狗,方消荼毒我国之恨也。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极大鼓舞了广州人民的斗志,为年末十二月七日广州人民火烧洋馆,一八四三年反租地,一八四七年反进城等一系列抗夷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乡民唱出胜利歌:
一声炮响,义律埋城,三元里打胜,
四方炮台打烂,伍家倾数,
六百万讲和,七星旗高扬,
八面埋伏,九九打下,十足胜利。
当廷舒父子来到村头的大榕树时,已六十五岁的韦绍光正挑菜而归:“快些入屋坐,大老远而来,辛苦了!”
“亚嫂病情如何?”
“这是士冠吧!长得这么高了。”韦绍光送上尚冒热气的粥水,陈述着:“李嘉已病数日,自己曾执几味草药饮,未见好转,我带你入房睇睇。”
一会儿,廷舒从房中行出对绍光说:“初患发热头痛,继见腹痛、咳嗽,十指皆紫黑而痛,她曾自拟发表顺气无效,现见脉来弦细而数,右大于左。这是因为怀抱不舒,肝火郁于脾土而发热,热薰于肺故咳,肺燥见咳嗽,脾受木克故腹痛,阳气不得发热故头痛。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行,气凝血滞,故十指疼紫。脉见弦数,肝风无疑。数者是火,脉强,是火郁于血分。我现在开这条方是逍遥散去当归、柴胡加微许桂枝,是土中达木之意,谅叠进三剂,诸症自当向愈。”
“这数年,侄儿在哪间书院读书?”绍光叫孙儿出去执药,坐下问道。
“在下九甫路以北、文昌巷以东的文澜书院。”
“听讲那间书院好威水呢?”
“这老书院成立于一八一零年,由西关四大买办伍怡和、叶大观、卢广利和潘敬德主动捐出房产,改建大屋十二间而成。这闻名遐迩的‘文澜书院’在最初的五十年内,在十一甫至十三甫那小小的一掌之地,就有梁耀枢状元第、谭宗浚榜眼第、李文田探花第,百多户人家竟出三元及第,何等显赫,何等荣耀。”(21)
新闻推荐
红色旅游助美丽乡村发展22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的高虹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为游客进行讲解。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