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当我在除夕夜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在元宵节喧闹的戏鼓声中看那轮透明莹澈的团栾月时,我或许还是会忆起曾经度过的那个被疫情笼罩的春节。那是己亥之末,庚子伊始。方其时也,武汉已封城,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亲征,基建精英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千千万万的逆行者们正奔赴在前往武汉的路上。城市不再张灯结彩,大街小巷只看得见大红色的横幅,人们也不再走亲访友,空气中弥漫着萧索冷清的气氛。凛凛冬日,时光肃穆而凝重,人们担忧着、沮丧着,却又众志成城地与病毒纠缠着、抗争着。
抗疫的岁月一定会让我毕生难忘,虽然我只是遵守规定一直待在家里,但每天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的最新消息。那些冰冷的数字让我揪心,而那些大难来临时方显本色的英雄们更让我敬仰。那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一生致力于医学,在人心惶惶,千钧一发之际临危受命,一如十七年前那份当仁不让,勇敢坚定。“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他的话像风雪暗夜里的一根火炬,让人民看到了希望。那巾帼不让须眉的陈薇院士,大学毕业放弃薪水可观的工作机会,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毅然决然选择申请从军入伍。在这场抗疫之战中,她和她的团队为了研制出新冠疫苗殚精竭虑。“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她的话让我想起了鉴湖女侠的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那提出用“中国方案”抗击疫情的张伯礼院士,在超负荷工作下胆囊炎发作,把自己的胆腑留在了武汉,他却笑谈,自己更加与武汉人民肝胆相照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大义。那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白衣执甲,冒死前行,他说:“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若国人皆如此,何惧新冠不灭,疫情不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悬壶济世。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伟大是什么,是那份晨朝受诏、暮夕饮冰的担当,是那份不惧生死、身先士卒的气魄,更是那份国家至上、鞠躬尽瘁的信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在自己的舞象之年明白了,真正的伟大并不是在崇楼华堂的高处傲视苍生,而是俯下身来查看一个个病人并感同身受。我明白了,在疫情面前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少年心事当拿云,丈夫许国实为幸,我也在这个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年纪暗自立誓,当长秉青衿之志,踔厉奋发、履践致远、笃行不怠,有朝一日尽绵薄之力以报效国家。
除了他们,我还看到逆行者们天使一般的背影,看到志愿者们不计回报的付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同胞们遭受苦难时,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觉得他们的泪水在自己的眼眶里打转,他们的悲痛在自己的血管中翻腾,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这是根植于中华文化血脉中的民族凝聚力。“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小区解封的那天早晨,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掠过,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门,迎着玫红色的晨曦走在久违的街道上,觉得天空从未如此澄碧,空气从未如此清新,微温的阳光下,花朵出奇地动人。原来平淡的一切都如此珍贵,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恩惠。我们应该为和煦的春风感谢,为明媚的阳光感谢,为那些平凡的日子感谢。
我不知道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何时才会彻底结束,但我知道——凭着这个伟大的国家和这群伟大的人民,疫情之阴霾终将烟消云散,华夏之山河终将安然无恙,人们的生活也终将归于祥和与静好,而生命,永远不会被击倒。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疫情终去,未来可期。
新闻推荐
本报讯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2日应询表示,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大陆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