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方文婷
3月25日上午,郊区灰河乡灰河村一片720亩的意杨林下,去年冬天套种的冬小麦长势喜人,负责田间管理的人员正在为冬小麦施叶面肥、喷洒农药。灰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章春生告诉记者,这一片土地2002年退耕还林,当年种植的意杨林成材后,2019年重新发包,整片土地流转给江苏一家公司,在种植意杨林同时,利用林苗前三年成长期发展林下经济,套种冬小麦,2020年已试种成功。
据了解,近年来,灰河村在做好退耕还林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林下经济混合种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该片720亩意杨林地共种植意杨32000棵,亩均44到45棵。章春生说,“去年夏天洪涝灾害,刚种下去的意杨苗都死了,今年,土地承包人重新种下树苗,因为林业投资回报期长,林下种植小麦能有效利用林下空间,提高效益。”眼下随着天气回暖,冬小麦已经进入病虫草害管理的关键时期,从肥水管理方面要抓紧跟进进行分类管理,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章春生介绍,冬小麦即将抽穗,喷施叶面肥能增加分穗、促进拔节,提高产量。根据目前长势,预计亩产可达800斤,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可为全村增加土地流转收入20余万元。
新闻推荐
中经网消息天气渐暖,春回大地。在新疆,春播自南向北渐次展开,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特别是在天山南部,棉花播种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