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朵
榆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诗经》中有“山有枢,隰有榆。”意思是说山上生长着刺榆,洼地有白榆生长。据《诗传名物集览》记载,“秦汉故塞,其地皆大榆。”“甚高大,未叶时枝上先生瘿瘤,累累成串,及开则为榆荚。生青熟白,圆如小钱,又名榆钱。甚薄,荚开后方生叶。”榆树生命力顽强,耐旱、耐寒、耐贫瘠,抗风力和保土力极强,生长快、寿命长、不择土壤,榆叶的滞粉尘能力居乔木之首,是很好的造林绿化树种。
春天,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榆荚,形如铜钱。榆钱初生时诗嫩绿色,成熟后呈白色,随风飘落。韩愈所写《晚春》诗说,“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代诗人施肩吾《戏咏榆荚》诗中有“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元代之人郑元祐的“寒食无人洒麦饭,东风满地飘榆钱。”苏轼的《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中有“深红落尽东风恶,柳絮榆钱不当春。”北宋诗人张舜民写有《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写的都是暮春时节榆荚成熟后随着杨花漫天飞落的景象。
榆钱与“余钱”谐音,诗人常在诗中引用这个意思。唐代诗人岑参在《戏问花门酒家翁》中写道,“道旁榆叶青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宋代诗人孔平仲写有《榆钱》“镂雪裁绡个个圆,日斜风定稳如穿。凭谁细与东君说,买住青春费几钱。”明代诗人李玉英写有《送春》诗,“柴扉寂寞掩残春,满地榆钱不疗贫。云鬓霓裳半泥土,野花何事亦愁人。“而民间传说有“阳宅背后栽榆树,铜钱串串必主富”的说法。在北京恭亲王府的院子里有一个池塘,名曰“福池”,池中心有一只石蝙蝠,池旁种着几棵大榆树,榆钱成熟时,纷纷落于福池,取“富裕”之意。
榆钱含有蛋白质、脂肪、糖、胡萝卜素、核黄素、钙、磷、铁等,可以作羹,可以酿酒,可以作酱。东汉时期崔寔所著《四民月令》记载:“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蓄。司部收青小麦暴之,至冬以酿,滑香宜养老。色变白将落,收为酱。”
《燕京岁时记》记载,“三月榆初钱时,采而蒸之,合以糖面,谓之榆钱糕。”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后,就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乾隆也很喜欢吃榆钱饼,还多次为此写诗:“新榆小于钱,为饼脆且甘。”“汤官十字不须夸,榆荚登盘脆熨牙。”“榆羹榆饼备尝新,尚膳调和拟八珍。”
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记载,“啖榆,则眠不欲觉”。汉语中有一个成语“榆瞑豆重”,形容一个人身懒神昏,语出《文选·嵇康》,嵇康在《养生论》中说“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榆荚和榆叶都能治失眠。
榆木是北方常见的树种,树形高大,材质坚硬,耐腐耐湿,过去常用来架设房屋横梁。榆木木材纹理通直,花纹清晰,木质硬度适中,不易变形开裂,是制作家具首选的名贵木材。榆木制作的家具曾风靡明清两朝。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可供家具、装修等用。
榆木坚硬,不顺着纹理或不打楔子用斧头也劈不开。“因此,人们用“榆木疙瘩”形容一个人思想顽固不开化。榆树盘根错节,苍劲古朴、寓意美好、造型独特,其叶、枝干、茎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也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B)(13)
新闻推荐
3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见》将推动税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