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质量报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质量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王钰
截至4月1日17:00,搜索关键词“强制扫码点餐”,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700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11.8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约5.6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约1000篇。
舆情回顾
“我们这里是扫码点餐。”如今走进餐饮店,扫码点餐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但是扫码点餐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了困扰,想点餐就必须扫码。
“有次去一家连锁快餐店,因为时间紧急希望现场点餐,当时柜台里有两位工作人员,也没有排队情况,却还是让我扫码自助点餐。”一位90后消费者说,现在的生活都被智能手机“包办”了,扫码点餐支付是减少了与人的接触,也比较方便,但顾客想直接点餐,应该提供服务。
扫码点餐越来越复杂,而这一系统背后,是消费者被视为精准营销的庞大“流量池”。不少消费者反映,如今只扫描二维码还不够,得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关注公众号、注册会员、登记手机号、给出地理位置授权等等,才能开始点餐。由此可见,扫码点餐已经成为了商家打通流量、获取C端数据的重要入口。
本报曾于3月26日刊发“扫码点餐”相关调查报道。
舆情背景
2月1日,《人民日报》谈扫码点餐的话题久久地挂在微博热搜榜上,主要讨论的是有的商家完全取消了人工点餐,一窝蜂涌向扫码点餐,给一些顾客带去不便。其中指出,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
人民日报举例称,70多岁的陈先生虽然也在使用智能手机,但并不熟练。有一次,他跟老伴到餐厅吃饭,在扫码点餐上就花了半个多小时,页面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操作又很麻烦,一不小心就点错了,只好重新来一遍。
日前,有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86.8%的网友都曾被强制扫码点餐。
根据《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各界声音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点餐方式上,消费者享有充分的选择权,既有权选择通过服务员点餐,也有权选择扫码点餐。商家不能只考虑成本,而不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尤其不能忽视一部分老年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顾客对个人信息有掌控的权力,扫码点餐时如果需要强制授权各种信息,不符合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
江苏同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亮:商家的行为是一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有关要求涉嫌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网友声音
@金小鑫的黄金日记:关注下老人吧,手拿功能机的老人也是要外出吃饭的。
@Ze:确实手机下单很烦,一点不方便!!方便商家,并不方便顾客!
@凶凶猫:你可以让我选,但不能没得选!
舆情分析
扫码点餐刚出现的时候,被视为提升点餐效率、降低商家人力成本的有效方式,也的确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最开始的扫码点餐,就只是单纯的扫码然后在手机上点餐,这样消费者就不用排队等待,也有更多的时间,好好选择想要的菜品,看起来也新潮,所以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餐厅来说,人工成本的下降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会给餐厅带来经济收益,在成本居高不下的餐饮业也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这些年来,扫码点餐逐渐变味,餐厅更为看重的是扫码点餐带来的引流作用。因为当顾客举起手机扫码点餐时,就进入到了餐厅设置的系统中,所有的操作都会在系统中留痕,这些消费痕迹就成了餐厅的数据,数据即资产,发优惠券、搞营销活动,接下去顾客就会收到餐厅的各种推送。
一方面,大量商家直接取消纸面下单服务,消费者被迫使用扫码点餐,在适老化问题之外,这无疑也是对消费者选择权进行剥夺,“多一种选择”是便利,“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变相强制甚至涉嫌违法了。
另一方面,扫码点餐如果只为了点餐,根本不需要获取任何消费者信息,如果说要求消费者关注公众号还有着商家推广的考虑,那么,登记手机号、授权使用地理位置定位等等,都是毫无必要的过度获取。
消费者把这些信息授权给商家获取以后,商家或点餐系统服务商有没有能力保护好这些数据,或者他们是否会将数据提供给其他人,这点是存疑的,为了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滥用,消费者应慎重考虑,是否应该在点餐时授权商家获取这些信息。
商家要以“服务者”的姿态出发,有必要兼顾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应该将扫码当作点餐的唯一方式。更何况,如果强制扫码点餐,消费者就可能选择放弃,有的消费者事后会取消关注,甚至再也不去消费了,那么商家的目的并没达到,反而流失了客户,得不偿失。
新闻推荐
绿瘦开创“五力合一”体重管理新模式通过制定饮食与运动计划、体重跟踪和健康咨询等科学方式帮助用户减重
绿瘦“五力合一”体重管理服务体系评估专家组论证启动。企业供图《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