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子
4月暖春,丑牛在“犇”,盛放安然,又到一年清明节。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祭祀先人,怀念过往,这是魂与根的力量缩短着岁月的距离,传统文化在共振和传承。在丝丝感伤中,凝聚着我们“不忘本”的情怀,更有一缕缕“清明”的希望。
过一个怎样的清明节?葱茏乡地,幽林墓野。一家人,一束花,一席话,是一份孝思亲情,在春天凝结;是一份清淡明智,在大地升华。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对党员干部而言,更是节操,被吹进春风里、揉进春雨里,挥洒在天地间,感染着自己、教育着后人,蕴含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亘古不灭的精神气息,在思念先人和培育后辈中,中华传统文化在人间烟火中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节节生长。
清明节的意义,在于祭祀扫墓、缅怀先人,但又不止于此。清明之“清”,在于宁静庄重,怀古怀旧;清明之“明”,在于活泼热闹,寄望未来。这二者间相融相生,“清明”才有“节”的魅力,怀念与希望并存、敬畏与舒心同在,留下“清明”的一份赤诚、一份温馨。
清明节,守正孝思的内涵,慎终追远勿忘奋斗;清明节,埋下希望的种子,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息在现实出征,过一个“清明”的节,树“清明”之风,清洁而明净,节俭而时尚,风清气正、风起鹏飞,何乐而不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围绕近期出现的几起诋毁英雄烈士案件,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蓓2日通报,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诋毁、贬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