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孔雨童
4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并联合媒体公布了100位烈士的寻亲信息。这项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后,在不同的城市都开展起为烈士寻亲的热潮。
一个随之曝光的数字激起了很多人的感慨: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由于年代久远、战争毁损等原因,一些烈士信息载录不够详细,一些烈士亲属尚不知晓烈士安葬地,一些烈士墓长期无亲属祭扫——这也意味着跨越几十年的沉重遗憾:很多从“家中”走出的英烈们,再也没有找回“家”;而他们的亲属,很多终其一生都不知牺牲的亲人身在何处。我们所见的只是一个个数字和名字,而在每一个涉及的烈士家庭中,这都是真实的痛苦。
动员全社会力量,去弥补那些因为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遗憾,告慰英灵、致敬英灵、抚慰英雄家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堂庄重的国民教育课。
在“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之外,我们还欣慰地看到,此前就有诸多民间力量参与到“为烈士寻亲”的行动中来。微博#我为烈士来寻亲#话题自2017年开始,已经达到1.9万讨论和3618万的阅读量。这一团队百名志愿者累计整理4万余条烈士名录,走过25个省份,拍摄700余座烈士陵园,并找回686位烈士。
一个国家对待英雄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对待今天和未来的态度。愿“为烈士寻亲”活动成为开端,引领我们用更多的行动去保护英雄、致敬英雄,这亦是对家国的尊重。
新闻推荐
注意健康生活,提升审美品位,想来一定会更受欢迎。清华毕业生张昆玮在豆瓣征婚却遭遇群嘲。他一年前征过一次友,“由于姑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