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79岁的黄丽嫦坚持出诊,为患者服务。
产科是迎接新生命最初的地方,人的第一声哭声在这里发出,产科医生是生命的见证者。在市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黄丽嫦坚守岗位56年,用爱为新生儿护航。
黄丽嫦今年已经79岁,相比同龄人,她的动作很利索,眼神不错。手机屏幕上的字无需特意调大,正常大小就可以轻松阅读,她的手指很灵活,手机发微信时候,输入速度很快,每天上班通过电脑写病历、开处方……
怀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黄丽嫦以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服务为孕产妇和婴儿安全保驾护航。年近八旬的她,仍然坚持上手术台,为有需要的孕妇做手术。面对一些疑难复杂性病例,有时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有时工作到晚上9点,工作量几乎和年轻医生一样。
“黄主任的经验丰富,孕产妇的产检做得又快又准确,特别是手取胎盘术,一般医生要20分钟至30分钟可以完成,黄主任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了,真的很厉害!”产科护士长梁莉说道。
春节前的一个傍晚,黄主任像往常一样在产房里忙碌着。这时,二胎妈妈李小姐的胎儿突然“发动”,黄丽嫦为产妇检查后,估测宝宝体重超过4公斤,由于这是产妇的二胎,对方坚持选择正常分娩模式生产。进入产房后,产妇很快开始生产,但是胎儿胎头娩出后出现意外,娩出受阻。“孕妇难产!快!通知产科抢救团队!”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黄丽嫦马上对产妇进行急救。
这时候,用一般的助产手法根本无法娩出,新生儿能否存活的关键是缩短胎肩娩出的时间。黄丽嫦一边指挥助产士做好配合工作,一边细心操作。“屈大腿!”“耻骨联合上下压!”……
但是,宝宝还是无法娩出。台上的黄丽嫦保持冷静,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小心地用手法辅助胎儿内旋转,既要快速又要避免损伤胎儿,只见胎儿前肩、后肩、躯干先后娩出,“哇”的一声,清脆的啼哭响彻产房,一个4.25公斤的新生儿顺利生产,且无窒息、无损伤,产房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每逢周五,黄丽嫦总会准时出诊产科专家门诊,迎接她的是患者信任与期待的目光。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对病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是黄丽嫦坚信的工作信念。她从不惜字如金,责任心拳拳可见。每当有产妇找黄丽嫦时,她都会详细地询问其病史、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事无巨细了解产妇的信息,详细说明产检的流程,反复叮嘱产妇各种注意事项。“黄主任,我是专程从广东过来找您看诊的……”在黄丽嫦的专家诊室经常有很多外地患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就诊。“找黄主任看病,不仅可以知道胎儿的发育情况,而且能了解孕产期中自己当前的身体情况和往后的治疗方案,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孕妇黄小姐说道。从业56年,经黄丽嫦诊断和治疗过的孕产妇数不胜数,每当看到患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她的嘴角总是幸福地向上扬起。
有人问:“黄主任,您每天都这么忙,不累吗?”“不累!我非常热爱我的职业,医生能帮助别人。我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我想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为社会多做点事!”这就是黄丽嫦的医者初心。
五十六载行医路,巧手铸就大医情。多年来,黄丽嫦诊治患者无数,她态度严谨,耐心细致,用平常却绝不平凡的言行举止诠释着她对医学的那份热爱,映照着医者的初心。
新闻推荐
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有效传承,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传统节日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真正激活蕴藏在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基因 “我们的节日”,传承也需创新
阅读提示如今,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它们“节”的气氛在淡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过是一个小长假,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