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天和核心舱升空,我国的空间站时代来了! 天和入九天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开启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4-30 05:00   https://www.yybnet.net/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当天,被誉为天和核心舱“同胞兄弟”的1:1结构验证件实物,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亮相展出

第一步

载人飞船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

第二步

空间实验室阶段

我国不仅掌握了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而且成功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推进剂在轨补加、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和技术

第三步 空间站建设阶段

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成功迈出第三步

东风浩荡再启航,扶摇直上震苍穹。4月29日11时23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计划,今明两年我国将实施11次发射任务,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载人航天的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天和核心舱驶入太空,将承载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常驻灿烂星海。

天和入九天,承载的是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天和核心舱升空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就在6天前,在核心舱与运载火箭组合体从总装厂房被运往发射塔架的路上,有许多参研参试的人员和代表一路相伴同行,短短三公里路,映照的却是中国航天人29年的奋斗历程。就像一位同行的科研人员所言,“送孩子去出征或者就像送闺女出嫁这种感觉,航天人这么多年的心血,到了这里它就是要踏上征程了,但是我们还很挂念它。”

天和入九天,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强国梦。中国的飞天之路,是一条不断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漫漫征途,也是依靠科技创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才智的奋斗旅程。如今,天和核心舱进入浩瀚太空,更令无数国人为之振奋,因为我们终于将迎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太牛了!中国航天!”“空间站终于来了!”“满满的自豪感!”这些网友留言无不代表着大家看到国家日益强盛的自豪之情。

天和入九天,承载的是中国人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梦。微波炉、笔记本电脑、方便面里的蔬菜包,这些产品的诞生其实都源自航天技术。中国的航天路越走越远,但发展成果离老百姓越来越近。从最早的航天育种到现今的北斗卫星导航,中国航天科技从太空回馈大地,技术成果应用到各行各业,“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次天和核心舱发射,相信能更好地促进太空和平利用,推动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10、9……3、2、1,点火!”11时23分,伴着隆隆巨响,长征火箭托举着天和核心舱拔地而起。

我国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22.5吨。

“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总指挥王翔说。

中国载人航天迈出第三步

航天员太空驻留半年将成常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间站建造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立项以来,目前已进入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时期。

6个月的驻留 将成航天员乘组在轨常态

郝淳介绍说,空间站建造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各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共12次。其中,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2021年,要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之后,我们将在5月和6月,分别实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郝淳表示,其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航天员乘组有3个人,他们将在轨驻留3个月。他表示,9月和10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其中神舟十三号有3名航天员,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今后,6个月的驻留就是航天员乘组在轨的常态。”

2022年,我国将全面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一共规划6次飞行任务,包括两次空间站舱段问天、梦天的发射任务,还包括两艘货运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这两艘载人飞船也都分别载有3名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左右。”

“到2022年年底,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就能完成在轨建造,并转入后续的应用阶段。”郝淳介绍。

17个国家正式确认

参加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

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航天事业也是人类共同的事业。郝淳介绍,空间站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先后和联合国外空司等一大批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涉及的领域包括航天技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员选拔训练等各个方面。

截至目前,我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围绕着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还对外征集了第一批合作项目。郝淳说:“已有17个国家参与进来,正式确认参加中国空间站的科学实验。中国还将和联合国外空司继续征集后续批次的合作项目。”

郝淳表示,未来,还会有外国航天员参加中国的航天飞行,在中国的空间站进行工作和生活,一些外国航天员已经为参加中国的航天飞行开始学中文。据新华社

中国人的 太空“新家” 长啥样?

四大关键词解码核心舱

太空母港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其中,核心舱作为空间站组合体控制和管理主份舱段,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能力;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均作为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荷支持舱段,同时问天实验舱还作为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备份舱段,具备出舱活动能力,梦天实验舱具备载荷自动进出舱能力。

未来两年内,中国空间站三舱飞行器依次发射成功后,将在轨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形成“T”构型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组合体在轨运行寿命不小于10年,并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空间站作为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母港”,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环境也可以充分用于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因此,空间站工程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

太空“豪宅”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核心舱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施丽铭介绍,核心舱的体积非常大,长度比五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段都大,航天员入驻后,活动空间非常宽敞。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曾经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而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算是“豪宅”了。

天和核心舱由节点舱,大、小柱段,后端通道和资源舱组成,发射升空后,将为航天员提供太空科学和居住环境,支持长期在轨驻留,承接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的对接停靠。它的设计寿命是15年,并可通过维修延长寿命。空间站构型极其复杂,舱体多,不仅各个飞行器相当于一颗颗“卫星”,而且各飞行器不同的组合,又变成了一个个新的航天器。比如,核心舱是一个独立的航天器,和载人飞船对接后,“哥儿俩”又变成了一个新的组合体,相当于一个新的“航天器”,同样,跟货运飞船对接组合后也是如此。

自主可控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它的规模大约有423吨,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有什么不同?

中国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这主要是采用规模适度、留有发展空间的建设思路,既可以满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需要,又同时具备扩展和支持来往飞行器对接的能力。此外,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长寿秘方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介绍:“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10年,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为了保证空间站在轨不小于15年长寿命要求,我们从设计伊始,就开展了长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一体化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系统和产品的长寿命和固有可靠性设计为基础,配合开展系统和产品在轨故障诊断、处置预案设计、维修性设计,以实现长寿命、可靠性的既定目标。”

空间站在太空中安家后,将面对来自宇宙的各种威胁和挑战,比如,原子氧、紫外辐照、真空、温度交变、空间碎片以及微重力等等。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坏和伤害,设计团队想方设法让空间站变得更结实、更强壮。“在天和核心舱主结构设计时,我们从抗腐蚀、抗疲劳、抗断裂三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构型、参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优化的设计,并从材料到构件到舱段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以确保长寿命。”施丽铭介绍说。据新华社

链接

“天和”里的四川智慧

在此次天和核心舱的研制中,位于成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以下简称七院)承研了15个分系统之一的物资管理分系统,具体负责空间站所有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舱内在轨驻留辅助支持保障产品研制。

用业内人的话说,今后空间站在轨运行,全球人民通过舱内摄像机看到的,都是空间站物资管理分系统研制团队的产品,在轨所有物资的使用都需要分系统的管理系统。“航天员在空间站吃什么?喝什么、找什么、缺什么,我们心中有数、一清二楚。”七院七部宇航室主任蒋琳说,“我们是空间站‘全屋定制’的供应商,我们研制的分系统就相当于空间站的‘智能管家’”。

物资管理分系统是空间站15个分系统中“最年轻”“最感性”的“新力军”,是七院自主设计、研发的系统级产品,对该院深度参与宇航重大工程任务具有标志性意义。据川观新闻

制图 黄敏

新闻推荐

市场大、需求旺、收入高,家政行业新职业受青睐 整理收纳师走俏为哪般?

阅读提示随着大众生活富足,购物方便,家里物品越积越多,整理收纳师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也成为家政行业新的竞争力。业内人士...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天和核心舱升空,我国的空间站时代来了! 天和入九天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开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